首页> 中文学位 >网球两种不同握拍方法发平击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6h】

网球两种不同握拍方法发平击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网球发球速度现状的相关研究

2.2网球握拍方式的相关研究

2.3网球发球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2.4网球发球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2.5 小结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膝关节特征分析

4.2重心特征分析

4.3上肢特征分析

4.4发球动作时序特征分析

4.5球速特征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承诺书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探寻大陆式握拍法和东方式正手握拍法在平击发球中所产生击球动作技术的特征和规律,以及各自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更好的掌握发平击球动作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法进行研究,首先让网球运动员分别利用东方式正手握拍法与大陆式握拍法发平击球,并通过三维高速摄影对其技术细节进行捕捉拍摄,并运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到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研究结果: 1.两种握拍技术发平击球,膝关节屈曲幅度最大时到地面的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力腿膝关节最小角与蹬伸最大角速度相关系数r=-0.697。东方式正手握拍蹬伸最大角速度比大陆式握拍蹬伸最大角速度大。东方式正手握拍发平击球的蹬踏时间比大陆式较少。 2.大陆式握拍发平击球重心高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13.71%?4.74%,东方式正手握拍发平击球重心变化率的平均值为13.21%?4.21%。东方式正手握拍发平击球重心水平位移的变化率大于大陆式握拍。 3.两种不同握拍方式发平击球,“搔背”的幅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东方式正手握拍拍头移动的距离大于大陆式握拍移动的距离,东方式正手握拍击球点更加靠近球网。 4.大陆式握拍与东方式正手握拍各环节的最大速度出现的时间顺序为:膝关节——右髋关节——左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与动力链的顺序相一致。 5.平击发球中大陆式握拍发球速度与东方式正手握拍发球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两种不同握拍方式发平击球时膝关节相关运动学结果差别不明显。发力腿膝关节最小角与蹬伸最大角速度呈强负相关,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发力腿膝关节最小角越小,蹬伸最大角速度越大,快速的蹬伸速度有利于增加发球挥拍速度。 2.发平击球时,两种不同的握拍方式对重心高度影响不明显,但东方式正手握拍在水平方向上重心更靠近球网,击球点的位置较大陆式握拍发平击球更高更靠近球网,因此东方式正手握拍发平击球较大陆式握拍在发球成功率上更具有优势。 3.两种握拍方式发平击球时,发球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动力链中各环节最大速度时刻出现的顺序一致,各环节的运动时序遵循动力链由下及上的原则,击球节奏符合关节活动顺序原理。

著录项

  • 作者

    李瑞明;

  •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琨;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建筑设计 ;
  • 关键词

    网球; 方法; 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