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宗族与义图研究
【6h】

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宗族与义图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是一项区域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在把握人地动态关系的总纲下,对散落于江西萍乡乡间和各公藏机构的族谱、图册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宗族、义图为主题展开考察,讨论在自然地理环境规范下的移民活动及其影响之下的近世宗族和义图组织。本文对移民、宗族和义图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揭示了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区域社会重要的一面。
  萍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位于湘赣边界,是移民输入地,明中叶以来移民大量进入。移民主要来自江西省内与湖南,以开发性和补充性移民为主;现今的萍乡人有半数以上为清以来移民的后代。移民凭借宗族组织在萍乡更好地立足,推动了近世宗族在萍乡社会的普及;移民是义图组织形成的因素之一,在义图组织中移民更快地融入萍乡社会。
  萍乡的近世宗族集中出现于清代乾隆以后,较高层次的士绅是宗族组织化的重要动力,移民与义图推动了近世宗族在萍乡的基本普及。清代之前形成的近世宗族如车湘黎氏是因为具有高层次的士绅的推动。近世宗族在清乾隆后集中出现,民国时期基本普及,与义图有关,为了更好地完纳赋役图会和甲会模仿宗族组织的形式设置义祠、编修图册,以强化认同,形成一个稳定的赋役共同体;义图中的宗族会加快成立宗族组织。
  萍乡的义图制度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众基于官方的图甲体系,为了顺利完纳赋役,自发形成的基层社会组织,由宗族、甲会、图会三级组织构成,分别设置“基金”资助承担赋役的人员;宗族加强组织建设,各宗族共同设立甲、图的义祠,增强图内成员间的认同,以维持义图组织的稳定;义图不仅是一个赋役共同体,也设置祭祀、助学、学校等组织;义图对上完纳赋役,对下有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义图的形成并持续良好的运转,与萍乡的自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萍乡移民众多,官方的图甲高度分散,需要民众在原有的图甲体系之上,通过义图组织共同完纳赋役;义图组织运行的重要一环是宗族,组织化的宗族能更好地支撑义图制度的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