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模式健步走对中年男性肺通气功能和颈部血管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模式健步走对中年男性肺通气功能和颈部血管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健步走的研究现状

2.2肺功能的研究现状

2.3运动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2.4运动对血管的相关研究

2.4.1运动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2.4.2运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2.5颈部血管的研究现状

2.5.1 斑块的位置及特点

2.5.2 斑块的成因

2.5.3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类型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不同模式健步走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4.2不同模式健步走对颈部血管指标的影响结果

4.3不同模式健步走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情况

5 分析讨论

5.1不同模式健步走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影响

5.2 不同模式健步走对颈部血管指标的影响

5.3 三种不同模式健步走干预前后对肺通气和颈部血管指标变化的影响

5.4 不同模式健步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模式(快慢快、匀速、慢快慢),观察中年男性的肺通气功能和颈部血管的部分指标干预前后的反应,并讨论其内在适应机制,为中年男性人群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很好的预防和改善由于呼吸系统、肺通气功能、颈动脉狭窄、变厚等引起的慢性疾病,为该群体科学健身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向社会招募研究对象为陕西省西安市45-59岁从事脑力劳动者,经过问卷调查筛选,选出4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快慢快组(K)、慢快慢组(M)、匀速组(Y)、对照组(D),受试者按照分组模式去运动,每周至少三次连续12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干预后对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VC(L)、用力肺活量FVC(L)、一秒率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L)和颈部血管指标血管内-中膜厚度IMT(mm)、颈动脉分叉BIF(mm)、颈总动脉内径CCA(mm)进行测试,将受试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从而对比不同分组之间的健身效果。
  结果:
  (1)经过12周不同模式健步走运动干预后,快慢快组、匀速组受试者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秒率、每分最大通气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快慢快组一秒率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对比干预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其他实验组指标对比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变化。对照组干预后用力呼气肺活量、肺活量、一秒率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对比干预前无显著性变化。
  (2)经过12周不同模式健步走运动干预后,三个实验组试验后受试者左右两侧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分叉厚度均有下降趋势,其中快慢快组试验后对比干预前有显著性变化。慢快慢组试验后右侧颈动脉分叉呈非常显著性变化。慢快慢组干预颈总动脉内径效果最为明显。其他实验组指标对比干预前无显著性变化。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干预前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1)通过研究发现为期12周不同模式健步走的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中年男性人群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秒率以及每分最大通气量。以快慢快组的健步走运动干预效果最为明显。慢快慢组和匀速组效果依次减弱。
  (2)经过研究发现:在三个实验组中,快慢快组干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分叉厚度效果最为明显,以慢快慢组、匀速组效果依次减弱。以慢快慢组的干预方式对颈总动脉内径效果最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