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混合学习评价策略研究
【6h】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混合学习评价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重难点和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阐释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过程性评价与混合学习的关系

3.1过程性评价的特征与目的

3.2混合学习的特征与要求

3.3混合学习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第4章 过程性评价步骤与混合学习模型建构

4.1混合学习模型的建构

4.2过程性评价模式与步骤

4.3 混合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模型建构

第5章 混合学习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归因-个案研究

5.1 混合学习评价的现状

5.2 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第6章 策略与建议

6.1 教师观念转变策略

6.2教师行为转变策略

6.3 学生观念转变策略

6.4 学生行为转变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过程性评价是与混合学习相匹配的评价策略,二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混合学习的效果需要过程性评价指标来判定;过程性评价是评估有效混合学习的最佳方法。第四代评价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以及深度学习理论为建立过程性评价模型和混合性学习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在三个重要理论的基础上,过程性评价和混合学习进一步清晰化。
  关于过程性评价模型的建构遵循如下逻辑路径:过程性评价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以质性评价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动机、过程和效果极其之间关系的全面解析而做出的全面评价,意在优化学习过程、实现素质的发展。在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设定行为假设,并建立过程性评价项目参照系,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三个维度,对每一个维度进行一级指标分解、二级指标分解,对每一个二级指标下操作性定义,在此基础上提供过程性评价模型。
  混合学习是受线上资源和线下交互双重支持,灵活应用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的学习方式,它将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整合有机统一,以求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相似的,在操作性界定的基础上设定混合学习的行为假设,建立混合学习的结构参照系,即: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整合三个维度,对每一个维度进行一级指标分解、二级指标分解,对每一个二级指标下操作性定义,在此基础上提供混合学习模型。
  观察并分析真实情景下混合学习评价方式的实施情况,现状是提出策略的现实依据。在对三名学情不同的学习者为期一学期的观察以及最后的访谈后,与过程性评价模型对照,总体上呈现出评价时机、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四方面的不合理;与混合学习模型对照,现行的混合学习呈现出初始分析不到位、学习过程低效、学习效果总体不佳三大方面的问题,并各自伴有复杂的成因。问题的成因主要集中于教师观念层面、教师行为层面、学生观念层面、学生行为层面四方面,故宏观上提出:教师观念转变策略、教师行为转变策略、学生观念转变策略以及学生行为转变策略四大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