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梅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以梅县水车镇茶山村为例
【6h】

梅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以梅县水车镇茶山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4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研究的内容

1.4.2研究办法

2.梅州古村落概况

2.1梅州概况

2.2梅州传统民居的形成

2.3梅州传统古村落概述

3.茶山村古村落现状分析

3.1村落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发展历史

3.2古村落的突出特征

3.2.1古村落保存完整

3.2.2传统建筑单体普遍保存较好

3.2.3传统建筑客家地域特色明显

3.2.4传统建筑装饰精湛

3.2.5传统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

3.2.6历史人文底蕴雄厚

3.2.7保护良好的古井和古树

3.2.8古道依旧

3.2.9古朴的民风民俗

3.3村民自觉的保护意识

4.茶山村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

4.1规划范围

4.2规划原则和目标

4.2.1保护原则

4.2.2保护目标

4.3规划指导思想

4.4基本工作方针

4.5规划期限

4.6保护框架规划

4.6.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价

4.6.2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4.6.3保护框架的结构

4.7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

4.7.1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

4.7.2重点保护区的划定

4.7.3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

4.7.4自然风貌协调区的划定

4.8土地利用规划

4.8.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8.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4.8.3土地利用规划规模

4.8.4土地利用规划

4.9保护与整治方法

4.9.1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

4.9.2保护方法分类

4.9.3民居保护细则

4.10空间景观保护规划

4.10.1景观资源构成

4.10.2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

4.10.3自然山水景观保护

4.11道路交通系统调整规划

4.11.1规划策略

4.11.2道路交通规划

4.11.3村落传统街巷空间整治

4.12旅游发展规划

4.12.1旅游发展策略

4.12.2旅游发展目标

4.13水系整治规划

4.14基础设施规划

4.14.1供水

4.14.2雨水和污水

4.14.3电力与电信

4.15近期实施规划

4.15.1保护目标

4.15.2近期实施内容

4.15.3远期实施内容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梅州具有风格独特的客家文化。梅州作为客家人最大的集聚地,古街区、古建筑、古村落普遍存在,这些传统元素是梅州地区的客家人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也是客家人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忆”。首先,本文简要的论述了梅州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梅州传统村落多依山、缘水而建顺应地形,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藉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宗庙为先敬祖秩序的孝道文化、延师劝学厚德载物的重教文化、古朴醇厚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 其次,本文以梅县茶山村为例,对茶山村传统村落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村中三四十座气势恢弘的古、近代民居建筑群目前尚保存完整,现代民居较少又多建造在传统民居群落以外,对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没有直接影响。传统建筑群落景观完整、罕见。这些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山脉、溪水、风水林)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茶山村空间演变脉络清晰,是研究客家古村落空间形成和演变的典型案例。 最后,本文通过对茶山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针对有利于传统民居保存、古村落的保护和传统元素遭受破坏的原因,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村规划与保护的有利方法,发扬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古村落陷入“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同时,对茶山村古村落保护情况的调查与规划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梅州客家古村落的共性特征;进一步发掘古村落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从而保护和发扬客家传统古村落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推动客家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对现代建筑、装饰和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