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柳枝》嬗变研究
【6h】

《杨柳枝》嬗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二)《杨柳枝》的乐舞研究

(三)《杨柳枝》的流传

(四)《裼柳枝》舆莳人研究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

三、基本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柳枝》的源流

第一节 《折杨柳》与《杨柳枝》

第二节 敦煌曲《杨柳枝》

第三节 新翻《杨柳枝》

第二章 乐府诗《杨柳枝》的兴盛与流传

一、中唐《杨柳枝》的兴起

二、晚唐《杨柳枝》的盛行

第二节 《杨柳枝》的流传与新变

一、五代《杨柳枝》的变化

二、宋金《杨柳枝》

三、元代《杨柳枝》

四、明清《杨柳枝》

五、海外传播

第三节 《杨柳枝》的主题、意象和典故

二、《杨柳枝》中杨柳意象的象征

三、《杨柳枝》的常用典故

第三章 《杨柳枝》作为乐舞的兴盛与衰亡

一、《杨柳枝》乐曲与歌唱——“取来歌裹唱,勝向笛中吹”

二、《裼柳枝》的舞蹈形憋——“枝柔腰嫋娜,荑嫩手葳蕤”

第二节 唐以后杨柳枝乐舞与其他艺术的融合

一、宋元时期

二、明清时期

第四章 《杨柳枝》在其他文学领域的运用

第二节 《杨柳枝》在小说领域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杨柳枝》属於近代曲辞,一般为七言四句的绝句形式,在《乐府诗集》中为各类近代曲辞数量之冠,中唐自居易新翻後,流行开来,且历代都有《杨柳枝》作品,尤以明清为盛。学术界对於《杨柳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起源、曲调研究、流传、和词体《杨柳枝》,并未系统地研究《杨柳枝》历代的发展变化和特点。其次,《杨柳枝》的起源始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再次在《杨柳枝》乐舞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是基於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缺乏其他史料文献的旁证,且舞蹈研究,只局限於软舞,对健舞《杨柳枝》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本文主要从诗、乐、舞三个角度对《杨柳枝》的源流、兴盛和传播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对《杨柳枝》源流已有的三种说法:源起《折杨柳》,起源於敦煌曲子词《杨柳枝》,白居易新翻,进行辨析,从而得出了一条《杨柳枝》源起的脉络。第二章主要是从乐府诗的角度,对唐代至清代的历代《杨柳枝》作品分析研究,并阐述历代杨柳枝在诗歌主题、风格上的变化与发展。中唐是《杨柳枝》的兴起时期,主要是以自居易和刘禹锡的创作为主,晚唐五代《杨柳枝》产生了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风格上也发展为艳丽绮靡,同时动荡的乱世也催生了咏史怀古为主题的《杨柳枝》作品,燕乐的发展使得《杨柳枝》诗体向词体转变。宋代是《杨柳枝》的沉寂时期,作品数量不多,并未有新的变化。元代的两都巡幸制度促使了《杨柳枝》纪行组诗的产生,并且开启了风土《杨柳枝》的书写。明清两代的《杨柳枝》数量巨大,出现了大量的联章组诗,同时出现了许多女性诗人创作的《杨柳枝》作品。清代的《姑苏杨柳枝词》、《西湖柳枝词》、《隋堤柳枝词》的出现,使得《杨柳枝》达到了全盛时期。与此同时,《杨柳枝》远传海外,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出现了海外诗人用汉语创作的《杨柳枝》作品。第三章从音乐和舞蹈的角度,并结合壁画陶俑等出土文献对《杨柳枝》的歌舞表演形式进行研究,并探究其独立乐舞从兴盛直至衰亡的发展脉络。第四章,是对《杨柳枝》在词体领域发展和小说领域运用的探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