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觉与分析加工的神经机制--以认知资源为视角
【6h】

直觉与分析加工的神经机制--以认知资源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研究综述

1.1直觉与分析加工的特征

1.2双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

1.3直觉与分析加工的关系

1.3.1相互对立的定性差异观点

1.3.2非对立观点——以认知资源为视角

1.4双加工过程的研究范式

1.4.1传统推理问题研究范式

1.4.2组块破解问题研究范式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框架

第3章镶嵌汉字材料编制(实验1)

3.1实验假设

3.2实验方法

3.1.1被试

3.1.2实验设计

3.1.3实验材料

3.1.4实验程序

3.1.5实验结果

3.1.6讨论

第4章不同时间下直觉材料和分析材料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2)

4.1.2实验方法

4.1.3实验结果

4.1.4讨论

4.2时间不充足条件下直觉材料和分析材料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2b)

4.2.1实验假设

4.2.2实验方法

4.2.3实验结果

4.2.4讨论

第5章时间不充足下直觉材料和分析材料加工神经机制的性别差异(实验3)

5.1实验假设

5.2实验方法

5.2.1被试

5.2.2实验设计

5.2.3实验材料

5.2.4实验程序

5.2.5脑电数据记录与分析

5.3实验结果

5.3.1行为结果

5.3.2脑电结果

5.4讨论

第6章总讨论

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过程分为直觉加工及分析加工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而从何角度对这两种加工过程进行区分仍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近期研究结果显示,任务解决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认知资源可能才是两种加工过程区分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镶嵌汉字任务为实验材料(即要求被试判断目标字是否包含于源字中,如直觉材料下,目标字“又”与源字“支”;分析材料下,目标字“火”与源字“夹”),借助行为及ERP技术,通过客观及主观两个途径操纵任务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认知资源,探讨不同认知资源视角下,直觉加工与分析加工的神经机制。 本研究共包含3个实验。实验1通过行为手段编制了镶嵌汉字材料,通过任务本身所需认知资源的多少将材料分为直觉材料与分析材料,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实验2借助ERP技术,通过客观因素操纵任务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认知资源。实验2分为实验2a和2b,实验2a通过任务本身所需认知资源(直觉材料、分析材料)操纵认知资源的实际消耗,结果发现直觉材料下,包含条件与不包含条件在N2和P3b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分析材料下,包含与不包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资源充足条件下,分析加工的速度是于直觉加工的。实验2b通过阈下环境的设置(目标字呈现时间为24ms),探讨环境提供认知资源不足情况下,解决相同问题时认知资源实际消耗的变化以及个体对直觉及分析加工方式的选取。结果发现,直觉及分析材料下,包含与不包含条件在N2和P3b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分析加工表现出近似直觉加工的模式。这说明在阈下情况下被试通过直觉模式解决分析问题。实验3借助ERP技术,在实验2b的基础上加入主观因素(男、女)操纵任务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认知资源,揭示不同性别个体在解决镶嵌汉字任务时,直觉加工与分析加工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女性在直觉及分析材料下,包含与不包含条件在N2和P3b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男性所有条件在N2和P3b成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阈下条件下,女性被试的分析过程表现出直觉加工的特征,而男性被试只能依靠猜测解决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1)镶嵌汉字材料可以有效操纵任务本身所需认知资源的多少,适用于双加工领域研究;(2)当环境提供的认知资源充足时,个体根据任务本身所需认知资源选择加工方式;当环境提供的认知资源不足时,个体可用于解决问题的认知资源减少,因而只能选择直觉加工方式解决问题;(3)当个体针对某个任务主观所能调用的认知资源较为充足时(如熟练),可以降低任务本身对认知资源的需求,从而帮助任务的完成;当个体针对某个任务主观所能调用的认知资源较为匮乏(如新手),且客观环境认知资源也不足时,可能只能通过猜测解决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