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人普遍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老年人普遍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

一宏观视角下的普遍信任

二微观视角下的普遍信任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概念、理论与框架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资源论

二道德基础论

三社会联系论

第三节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资源因素

二道德基础因素

三社会联系因素

第三章数据与变量

第一节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二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节变量与指标

二自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三节样本基本状况

第四章三个类别变量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回归模型简介

第二节单类别变量的独立影响

一资源类变量的影响

二道德基础类变量的影响

三社会联系类变量的影响

第三节双类别变量的共同影响

一资源类变量与社会联系类变量的影响

二资源类变量与道德基础类变量的影响

三道德基础类变量与社会联系类变量的影响

第四节三类别变量的共同影响

第五节影响总结

一资源类变量

二道德基础类变量

三社会联系类变量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相关问题讨论

第三节政策建议

一促进社会公平

二提升个人幸福感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四加强社区建设

第四节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普遍信任是针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它指向没有直接联系的陌生人而非亲属、朋友等特定群体。它是现代社会得以顺利整合的基础。而伴随着陌生人时代的到来,信任危机如今已经弥漫至整个社会,它对老年群体实现积极老龄化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因此,研究老年人普遍信任的影响因素,既是对社会变迁的现实思考,也是对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思考。 既有研究从宏观层面论述了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政府绩效与普遍信任的关系,而在微观层面则论述了个人社会地位、个人社会网络、个人社会心态等因素与普遍信任的关系。在提炼既有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笔者从资源因素、道德基础因素以及社会联系因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于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整合。在资源因素中,主要考察老年人所拥有的个人资源以及所享受到的公共资源对其普遍信任的影响;在道德基础因素中,主要考察老年人的乐观主义世界观以及平均主义价值对其普遍信任的影响;在社会联系因素中,主要考察老年人所拥有的垂直关系网络以及平行关系网络对其普遍信任的影响。 笔者利用CGSS2015年的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是考察变量的分布状况,展示其分布特征。回归分析考察各变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建立多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三类变量组的单独回归结果、施加控制变量后的单变量组回归结果、双变量组的共同回归结果、施加控制变量后双变量组的共同回归结果、全变量组的共同回归结果、施加控制变量后全变量组的共同回归结果。比较不同模型的结果差异,以此考察变量稳健性。 研究有如下发现。在资源类变量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普遍信任产生U型影响,中共党员身份对老年人普遍信任产生正面影响,收入水平则对老年人普遍信任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生育儿子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普遍信任也具有正面影响。在道德基础类变量中,反权威主义价值观不能增强老年人的普遍信任,个人幸福感对老年人普遍信任具有正面影响,社会公平感对老年人普遍信任也具有正面影响。在社会联系类变量中,社区居民交往状况对老年人普遍信任具有正面影响。在人口学控制变量中,性别的影响最为稳健。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可以发现,道德基础类变量的影响大于资源类变量与社会联系类变量。 基于研究结果,相应的政策干预也集中在运用多种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提升老年人的个人幸福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区建设等方面。

著录项

  • 作者

    郑扬;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郝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中国;
  • 关键词

    老年人; 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