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代的肖像——大头绘画在中国
【6h】

时代的肖像——大头绘画在中国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1.“大头”绘画的历史沿革

1.1艺术上的神话倾向

1.2 主体意识的觉醒

1.3针对意识形态的展开

1.4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碰撞,“大头”绘画的多元发展

2.“大头绘画”的审美特征

2.1视觉震撼,追求超大尺寸的“大头“像

2.2时空的追逝,“大头”绘画的延展性

2.3形神兼备,“大头绘画”的可塑性

2.4图示的解构,“大头”绘画的当代性

3.从“大头”绘画看近三十年中国油画对“人”的探索

3.1走下神坛,平民主义的转变

3.2从社会的公共性走向个人的情感

3.3从情感走向内心的心灵世界 极端——无意义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首先必须指出本文所说的“大头”绘画是指尺寸超大的肖像绘画。作为中国油画写实肖像绘画的特殊形式,“大头”肖像绘画在近三十年跟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早在解放前“大头”绘画就以树立政治信仰、美化领袖形象的形式出现,直至文革时期的千篇一律的领袖像,这些作品大多脱离了其绘画性,是单纯地为政治而服务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头”绘画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罗中立的作品《父亲》开始的,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快速的发展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本体的物质精神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寄托于艺术创作中的诉求也正反映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状态,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头”绘画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成为一个时代的肖像。从起初的单一的为宣传媒介推广的政治需要,到人文关怀,再到至今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头”绘画的创作从单一的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再到不断深化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也可延伸为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轨迹。
  然而近年来一部分艺术家在商业化的驱使之下,把艺术创作的过程看成为商品经济服务的过程。他们的作品不是抄袭模仿,就是用空洞无味的视觉符号自我标榜。本文之所以选择“大头”绘画进行研究,是因为其在中国现代写实油画发展的近几十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画面还原历史语境,反映社会现实,并从中也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社会、对生活的个人的心灵体验。
  本文列举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大头”绘画作品,以改革开放前后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意识的变迁为脉络,对“大头”绘画的演变发展进行阐释。由“大头”绘画的审美特征入手,尝试剖析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诉求,从而对现今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做一初步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大头”绘画的研究为当今中国写实油画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张煊;

  •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健;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213.25;
  • 关键词

    中国油画; 肖像绘画; 艺术风格; 写实手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