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皮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以甘肃环县中小学皮影课堂为例
【6h】

论皮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以甘肃环县中小学皮影课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研究的缘起

2、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概述

2.1 环县概述

2.1.1 自然地理

2.1.2 历史文化

2.2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演变历程

2.3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与中小学美术教学

3.1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教学内容

3.1.1 道情皮影艺术的素质教育

3.1.2道情皮影艺术的雕刻课程

3.1.3 道情皮影艺术的表演课程

3.2 环县道情皮影课程教材的编写

3.3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课程与其它手工课程比较

第四章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介入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社会基础

4.1政府行为:举办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文化艺术节及环江百姓大舞台

4.2 企业行为:龙影文化有限公司等资金支持

4.3 个人行为:当地皮影艺人积极投入皮影教学

第五章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介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积极意义

5.1可持续的传承方式

5.1.1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

5.1.2学校教育式传承的优势

5.2 文化生态平衡

5.2.1 传统民间文化的失衡现状及原因

5.2.2 学校教育对于工艺文化的普及

5.2.3 重构民俗文化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县古称环州,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自然条件艰苦,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一条弯曲绵延的环江纵贯于环县南北,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满具乡土气息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传媒等行业蓬勃发展,使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影响,许多地区的皮影艺术在现在传媒业的冲击下,已濒临消失。环县道情皮影戏由于与当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演上虽有一定程式。但大都是因人而异,一戏一法,无确定规律;剧目多为“吃本戏”,剧情均在艺人的脑子里,传承只能通过“师带徒弟”和“口传心授”的方法去完成,许多老艺人故去,出现了传承人断档、口传艺术和传统技艺失传、古旧皮影流失的局面;再加之演出报酬低廉,使环县道情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从事道情皮影传承保护工作以及研究专业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不能从理论上,氛围上形成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乡土文化面临失传。为了保护和传承环县道情皮影表演工作,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特色教育、特色课堂,促进学生合格加特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环县的许多学校都专门开设了皮影雕刻和道情演唱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学习和传承道情皮影的表演。当学校教育这一新的传承形式出现使得传统工艺文化的失衡现状得以缓解,与此同时还能够重新构建新的传统民俗文化体系,使得以皮影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能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