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火炬接力”新闻报道的对比性批评话语分析
【6h】

“火炬接力”新闻报道的对比性批评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就《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奥运火炬接力过程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新闻语篇绝非像西方媒体所宣称的那样,是对重大事件的客观的、透明的记录,而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选择的产物。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探究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语言家认为语言与其产生的社会语境呈辨证统一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以便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主要是采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对所选择的新闻语料进行分析。这一分析模式包括三步骤:描述、阐释和说明。在第一步中,作者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工具,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其次,本文联系语篇与语篇生产者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阐释语篇的表达取向,并分析该取向在新闻语篇生成、传播中的作用。最后作者从社会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来说明语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论主要是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的语法系统所特有的形式与语言所要满足的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语篇的表达形式是表达者依据表达目的选择的结果。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工具。本论文中语篇的语言特征将就概念功能中的词汇的使用、及物性、转换以及人际功能中的情态和篇章功能中的主位结构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语篇和语篇生产者的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分析中,作者通过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是如何通过报道角度的刻意选择,语言功能手段的应用,最终对同一事件产生内容完全相悖的报道,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取向对新闻报道语篇的影响。 最后作者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和意识,以便帮助学生对重大事件做出正确判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