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6h】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AHa)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6-8例[1]。动脉瘤夹闭手术和血管内填塞无疑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的原发出血,血管痉挛,再破裂出血等原因,使SAHa 仍然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同时由于影响SAHa预后的因素的多样性及统计资料分类的不均一性,使得人们意识到关于SAHa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对不同SAHa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是每一个神经内科医生迫切需要了解的。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从而进行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 材料与方法: 取自本院2000年8月– 2005年9月,发病3天内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病人经临床和CTA或DSA确诊的SAHa,共83例,而经证实为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外伤后假性动脉瘤患者或无完善病史记录的病例除外对所有8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及CTA或DSA检查资料的收集,根据患者入院时病情给予Hunt-Hess Score(H-H)评分,出院(或死亡)时给予Glasgow评分(GOS),以后者作为临床预后评估指标。其中将GOS评分4-5分的病例划分为A组(临床预后满意组);1-3分病例划分为B组(临床预后不满意组)。 结果: 患者的年龄,平时血压控制情况,H-H评分,动脉瘤多发及手术治疗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多发性与其临床预后有关。 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年龄越大其临床预后越不佳。同时,多发性动脉瘤患者较单发性预后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