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商家、消费者和发行机构决策行为的电子货币研究
【6h】

基于商家、消费者和发行机构决策行为的电子货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1.2电子货币的三个研究角度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

1.4研究方法

1.5论文结构

1.6创新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电子货币的相关经济学分析

2.1.1电子货币的网络效应理论分析

2.1.2电子货币成本效益分析

2.2双边市场结构下的电子货币竞争

2.2.1电子货币的双边市场特征对电子货币竞争的影响

2.2.2交换费对电子货币市场竞争的影响

2.3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相关研究及模型

2.3.1Whitesell支付选择模型

2.3.2Santomero和Seater模型

2.3.3其它相关模型概述

2.3.4多次交易条件下的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研究

2.4随机条件下的电子货币支付选择与交易定价:Logit模型

2.5电子货币的融资效应研究

2.6小结

第三章电子货币概述

3.1电子货币的概念

3.2电子货币的分类

3.2.1按发行主体分类

3.2.2按支付工具载体分类

3.2.3按网络连接特征分类

3.2.4按使用范围分类

3.3电子货币的特性

3.4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流程

3.5电子货币的风险和监控

3.5.1安全性风险

3.5.2电子货币监管的措施

3.6小结

第四章商家完全垄断下的电子货币竞争分析

4.1电子货币竞争分析的核心:交换费

4.1.1电子货币的支付体系模式

4.1.2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中的交换费

4.1.3电子货币支付体系的竞争特性

4.2商家完全垄断下电子货币竞争分析模型

4.2.1模型假设

4.2.2模型的博弈求解

4.3结论分析及适用说明

4.3.1结论分析

4.3.2适用说明

4.4小结

第五章商家寡头垄断下的电子货币竞争分析

5.1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参数

5.1.1模型假设条件

5.1.2模型参数说明

5.2商家寡头垄断下的电子货币竞争分析模型

5.2.1模型的框架

5.2.2参与者的决策函数

5.2.3模型的求解

5.3模型的求解

5.3.1模型结论总结

5.3.2模型的现实说明

5.4小结

第六章基于成本结构的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研究

6.1成本结构分析的前置条件

6.1.1成本分析的范围

6.1.2成本分析的假设条件

6.2现金、电子货币与信用卡的成本结构分析

6.2.1现金支付成本结构分析

6.2.2电子货币支付成本结构分析

6.2.3信用卡支付成本结构分析

6.3电子货币的支付选择分析及参与方支付选择行为研究

6.3.1商家对电子货币的选择行为

6.3.2消费者对电子货币的选择行为

6.3.3发卡机构对电子货币的选择

6.4小结

第七章多次交易条件下的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研究

7.1多次交易条件下的电子货币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参数

7.1.1模型的假设条件

7.1.2模型的参数

7.2多次交易条件下成本结构对电子货币交易额度的影响研究

7.3成本结构和利率对电子货币转换次数和总成本的影响研究

7.3.1与交易次数相关的成本对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的影响

7.3.2与交易额相关的服务费用对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的影响

7.3.3市场利率对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的影响

7.3.4借记卡利率对电子货币支付选择的影响

7.4小结

第八章随机选择条件下的电子货币交易定价研究

8.1现实应用背景

8.2不确定性对电子货币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分析

8.2.1不确定性参数的含义

8.2.2不确定性参数对选择电子货币的影响

8.3随机选择条件下电子货币的最优交易定价

8.3.1支付工具属性集和消费者效用系数的重定义

8.3.2使用电子货币的交易定价决策模型

8.3.3模型的结论分析

8.4电子货币最优交易定价的实际应用

8.4.1支付工具的属性集的确定

8.4.2消费者效用系数的确定

8.4.3带有不确定性参数的随机变量

8.5小结

第九章发行电子货币的融资效应研究

9.1发行电子货币的融资效应的含义

9.1.1电子货币发行的预付性质

9.1.2储值卡的融资效应

9.1.3储值卡的运营体系分析

9.1.4储值卡运营体系的中介单位的收益分析

9.2影响融资数量的因素分析

9.3储值型电子货币的融资数量分析方法

9.3.1预售款余额分析方法

9.3.2现金流分析方法

9.4储值型电子货币的融资数量研究

9.4.1假设条件和说明

9.4.2六种基本模式的融资数量分析

9.4.3多服务提供机构模式下的融资数量分析

9.5小结

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0.1总结

10.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货币支付结算体系面临着一场变革。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货币以其制作成本低、携带方便等优势,在支付领域上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银行券。随着电子货币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电子商务需要一种全新的支付手段——电子货币,另外电子货币也开始走向网下,执行传统商务交易和债权债务的货币清偿功能。美联储2004年的一份报告认为,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如同传统货币支付体系,电子货币作为21世纪金融技术和制度创新的主流,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决策行为。 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电子货币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经济领域,主要包括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等,但是从微观经济学视角对电子货币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仅冲击着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且也影响到经济社会中各类主体的微观行为,包括商家、普通消费者、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以及提供结算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持的中介机构。微观经济个体的决策行为包括竞争行为、支付工具选择行为、使用电子货币的商品交易定价、利用电子货币进行融资等方面。实施电子货币的成败取决于微观个体的接受意愿,微观个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子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宏观政策的实行更要考虑到微观个体的行为。因此,对电子货币环境下的微观个体行为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性工作,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货币微观主体参与者: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商家和大众消费者,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体系。因此,对于电子货币微观个体行为的研究,就必须对电子货币微观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根据2004年美联储一份电子货币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的微观个体行为决策来展开,研究所涉及到的微观个体行为决策包括如下内容: (1)在电子货币环境下,商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至少要做两项决策:①根据支付工具的成本结构和行业竞争等情况判断是否使用电子货币作为支付工具;②使用电子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商品价格如何确定。 (2)普通消费者以个人消费效用最大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微观层面上也至少面临着两项决策:①消费效用最大化。在消费中是否选择电子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如果选择电子货币,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例应该为多大,这就是消费行为中的电子货币选择问题;②投资收益最大化。如何确定最优的持有比例,使持有包括电子货币在内的各种资金帐户的收益最大化,这就是投资行为中的电子货币选择行为。由于在某段时期内消费者的财富是固定的,消费和投资是使用财富的两种行为,因此消费者的两个决策事实上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电子货币的选择问题。 (3)发行公司作为电子货币支付体系的主体,它从事电子货币发行不外有两种目的:①给购买发行公司产品的顾客群提供结算便利,以增加销售并扩大市场份额,这个领域主要跟市场营销相关,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②通过提供电子货币支付卡,获得手续费收入,以及无偿或低价占用消费者的预收款项余额,即一笔实质性的融资收益。 本文对包括消费者、商家和电子货币发行公司在内的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的研究思路、过程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本文从电子货币支付体系的竞争分析出发,分析在商家完全垄断和商家寡头垄断两种市场结构下的电子货币竞争均衡格局。 电子货币市场事实上是一个双边市场,它由发卡者和持卡消费者构成的发卡市场以及支付网点和商家构成的支付市场所组成的。交换费起到调节两个市场需求的作用,发卡机构可以通过调节交换费的大小平衡需求弹性不同的两个市场的需求量。当交换费大于占优均衡时的交换费水平时,即支付网点对商户收取的服务费大于消费者使用电子货币所带来的平均额外收益时,商家的利润下降,这时商家可能拒绝接受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因此,交换费水平的确定对解决商家“拒绝电子货币”有着一定的意义。 当商家市场完全垄断时,满足社会福利最优的持卡人收费水平和满足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利润最优的持卡人收费水平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电子货币体系给社会带来的总收益等于电子货币体系的总成本。当电子货币的支付网点完全竞争时,均衡状态下,发卡者对持卡消费者收取的使用费用满足下列条件:持卡者的使用费等于电子货币系统成本扣除商家折扣剩下来的部分。因此,对消费者收取的电子货币服务费用仅能够补偿整个电子货币体系的成本。另外,当电子货币体系总成本固定时,商家所承担的成本和消费者所承担的成本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商家市场寡头垄断时,商家之间存在着外部性影响:任何一方的决策都会影响双方的定价和市场份额。如果商家i拒绝接受电子货币支付,商家i接受电子货币支付的成本随之上升,商家j接受电子货币支付的意愿也下降了。这表明商家市场结构与服务费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商家市场力量强时,商家服务费就低,商家市场力量弱时,商家服务费就高。即:在商家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其收取的服务费水平高于在商家完全垄断市场结构情况下收取的服务费水平。若商家之间串谋,则服务费与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的情况相同。 其次,本文还从不同支付工具的成本结构出发,在包括人工成本、交易成本、利息成本等既定的各项支付工具成本条件下,分析消费者、商家、发卡机构如何选择电子货币,才能使得消费者、商家及发卡机构的效用或利润最大化。 对商家来说,当在现金与电子货币之间进行选择时,如果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取消所有的手续费,则现金和电子货币的交易区域的界限为0,即商家会完全偏好采用电子货币付款。当在信用卡与电子货币之间进行选择时,如果大额支付,则主要采用信用卡,如果是小额支付则使用电子货币,如果额度更小则使用现金。 对消费者来说,当在现金与电子货币之间进行选择时,如果安全性风险可以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会偏好使用电子货币。当在信用卡与电子货币之间进行选择时,如果信用卡发卡银行取消所有的手续费,则小额度的支付使用电子货币,大额度的支付使用信用卡。对于在网上商店和实体商店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电子货币的选择问题,结论为大额交易使用信用卡,小额交易使用电子货币。当买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交易额,在实体商店可用现金。如果是网上商店的交易,由于买卖双方不能直接面对面,因此消费者只能选择电子货币或信用卡付费,而交易领域的界限,则由网上商店所主导。 对于发卡机构米说,由于信用卡的变动成本大于电子现金的变动成本,因此信用卡的发卡银行不会与电子货币发卡机构在小额交易上竞争。 此外,本文还对多次交易条件下的电子货币支付选择进行了研究,认为使用电子货币的区间上限(使用电子货币的额度范围)跟转换次数成正比,跟它的替代品——借记卡的交易次数相关成本成正比,但跟借记卡的利率水平成反比,跟电子货币交易成本成反比。 第三,本文根据电子货币的成本和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提出一个使用电子货币的产品交易定价方程,为商家在电子货币环境下,正确制定面向使用电子货币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提供依据。由于该模型是基于Logit模型,因此在实践中具有可计量性特点,有一定有实际意义。 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市场份额和电子货币商品交易价格成反比关系,因此作为一种新推出的支付工具,如果使用电子货币的交易价格定得越高,那么其市场份额就越少。如果消费者对不同支付工具的认知能力越弱,也就是不确定性参数越大,那么价格的需求弹性越低,降低电子货币交易价格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增加并不显著。而当市场逐渐趋向成熟,消费者对支付工具有很深的认识时,再将价格调低,才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当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投放到一个消费者认知程度不高的市场上,为了吸引消费者使用电子货币,降低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的商品价格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与其把资金和精力放在降低售价上,不如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消费者宣传教育和培养消费者体验上面来,以改善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对于最优交易价格,本文证明了在一个新的支付工具入市的时候,如果消费者对这个支付工具的选择不确定性已经明确,而且之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支付工具的效用都已经确定的话,那么使用新支付工具时,存在且只存在一个最优的交易价格。而选择任何别的价格,都只会导致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减少。 最后,本文利用现金分析方法,对一种典型的储值型电子货币——储值卡的预收款余额进行分析,借以确定发行公司获得的实质性融资的数量大小。 对发行公司的现金流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即影响融资数量的因素,包括四个:卡内储值金额的使用速度、收入的增长速度、储值卡金额是否被用尽、发行公司与服务提供机构间的资金清算方式。在分析中,本文考虑到储值卡的六种不同使用模式及这些模式的不同组合,并分别进行讨论分析。六种基本模式的解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对更复杂的电子货币系统进行融资效应分析的基础。 本文还对多服务提供机构模式下的融资数量进行了分析,如果服务提供机构不只一个,而且中介单位与各服务提供机构间的资金清算方式不尽相同,或是资金清算方式虽相同但清算日不尽相同时,则必须将每日储值卡销售额先按照服务提供机构进行分配,然后再分别根据它与各服务提供机构间的资金清算方式与资金清算日计算每期的预收款余额,最后再加总,即可得到多服务提供机构下的中介单位的每期预收款余额。 综上所述,本文在电子货币环境下,分析了消费者、商家和发行公司三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选择行为、交易定价和融资行为等,为今后电子货币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作一些开创性或者铺垫性的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