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研究
【6h】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 文献综述

一、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组织的规范分析

(一) 非营利组织的概况

1、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2、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原因

3、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二)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概念

(三) 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性质分析

1、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内涵

2、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表述

二、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背景

1.1997 年以前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

2、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政策

(二)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

1、改革步骤及现状

2、改革发展的初步成效

3、关于“一所两制”的现象

三、从非营利组织角度看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 非营利性不确定的分析

1、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提供产品的负面影响

2、资金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负面影响

3、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的负面影响

(二) 自治性不确定的分析

1、公益类科研机构自治性的确立

2、自治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从非营利组织角度论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建设目标

1、向管理社会化转变

2、向经费来源社会化转变

3、向服务社会化转变

(二)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1、正确处理公益类科研机构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2、正确处理公益类科研机构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3、正确处理公益类科研机构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解决公益类科研机构当前问题具体的对策建议

1、外部环境

2、内部管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确立国家国际地位的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将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迅速提高科技创新实力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在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一支特殊而重要的科研力量,为服务国家公益性科研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其地位日益凸现。我国于2000年确立了公益类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改革方向。本文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非营利组织及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阐述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内涵及表述。而后,肯定了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后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取得了学科和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等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所两制”的过渡模式等现象。然后,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指出公益类科研机构在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非营利性”和“自治性”不确定的问题,具体地,从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提供产品的负面影响,资金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负面影响,非营利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的负面影响,以及自治性的不确定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公益类科研机构在提供产品、发展取向、管理制度以及科研项目选择等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益类科研机构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提出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机构管理和运行的对策建议,即,以“管理社会化、经费来源社会化、服务社会化”为建设目标,正确处理好公益类科研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立法规范、政府的政策引导、民间的行业激励)和内部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资金管理、人事制度、评估体系)上双管齐下,使得公益类科研机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并逐步走向科学、规范和高效,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更为坚实的基础性力量,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储备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