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系列新型有机硼酸酯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研究
【6h】

系列新型有机硼酸酯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传统载荷添加剂所面临的问题及含硼添加剂

1.3 有机硼酸酯用作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分子结构

1.4 硼系添加剂摩擦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5 有机硼酸酯用作滑油添加剂的主要问题——水解稳定性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含硫代磷酸酯基团及荒氨酸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含二硫代磷酸酯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在双酯中的摩擦学行为

2.3 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化学行为

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二硫醚基团及黄原酸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含烷基二硫醚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在多元醇酯中的摩擦学行为

3.3 含黄原酸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行为

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两种含杂环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含二硫代苯并噻唑基团的硼酸酯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行为

4.3 含苯并三氮唑基团的硼酸酯化Mannich碱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行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具有P-π共轭体系的苯硼酸酯衍生物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和水解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具有P-π共轭体系的的含硫磷苯硼酸酯在双酯中的摩擦学行为及水解稳定性考察

5.3 具有P-π共轭体系的的含硫氮苯硼酸酯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行为及水解稳定性考察

5.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外加胺对有机硼酸酯摩擦学性能及其水解稳定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外加胺对有机硼酸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4摩擦表面分析

6.5外加胺对硼酸酯水解稳定性的影响

6.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苯硼酸酯衍生物的抗氧化特性及其与酚类抗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工业用润滑油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其热氧化稳定性,延长换油期,节能降耗,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针对这些要求,对工业用油添加剂的研究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有机硼酸酯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开发应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不同的目的,把S、P、N等活性元素引入到有机硼酸酯中,设计并制备了八种新型有机硼酸酯添加剂,使用四球机考察了它们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同时对一些添加剂的抗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等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其是一类多功能添加剂;试验中还采用SEM、EDS、三维非接触表面干涉光度仪、XPS等表面分析工具及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等对各体系的摩擦作用机理也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现有两个常见添加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改进,即把两个常用的摩擦活性官能团——硫代磷酸酯基团及荒氨酸基团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制得BDDP及BDTC添加剂,分别考察了二者在双酯及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BDDP在双酯中的承载能力要稍好于ZDDP,抗磨性能稍差,但减摩性能要远好于ZDDP,热稳定性好于ZDDP,且在双酯中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抗氧化性能不如ZDDP。BDTC能明显提高菜籽油的承载能力,MoDTC却几乎没有多少极压性能;BDTC在低浓度时抗磨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加入量增加,显示了很好的抗磨效果,且在高负荷下其抗磨性能优于MoDTC;其减摩能力与MoDTC相当,但热稳定性要远远好于MoDTC,且在菜籽油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通过对硼酸酯结构中引入活性硫元素,设计、制备两种新型硼硫系载荷添加剂DSB及BXT,并将二者与硫化烯烃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表明,DSB在多元醇酯中的抗卡咬性能优于T321,但其抗烧结性能不如T321;高浓度高载荷的情况下DSB的抗磨能力更好;DSB在多元醇酯中的减摩性能优于T321;DSB试油的腐蚀等级较低,且展现了极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与硫化烯烃相比,BXT没有明显的气味,对铜片腐蚀程度小,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承载能力与硫化烯烃几乎相当,并且在较低的浓度下展现出更好的减摩和抗磨性能。 3、通过在硼酸酯结构中引入杂环基团进行ZDDP替代物的研究: 研究表明,BTSB在菜籽油中展现出优异的承载性能,且优于ZDDP;其在低载荷下有更好的抗磨性能,且有极优异的减摩效果;BTSB能有效控制铜腐蚀,但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不如ZDDP。BTBM在菜籽油中有很高的PB值,但其抗烧结性能却较差;BTBM在菜籽油中的抗磨性能较差,但拥有极好的减摩性能;BTBM作为腐蚀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活性元素对铜片的腐蚀作用。 4、基于电子共轭理论,设计并制备出具有高水解稳定性的有机苯硼酸酯添加剂PBDDP及PBDTC,分别考察了二者在双酯及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及水解稳定性: PBDDP在双酯中有较好的承载性能,且抗磨性能与ZDDP相当;具有极好的减摩性能,且好过普通含硫磷硼酸酯BDDP;PBDDP的热稳定性好于ZDDP,且抗氧化性也远好过ZDDP;PBDDP有优异的水解稳定性,且大大好过普通含硫磷硼酸酯BDDP。在菜籽油中PBDTC有较好的承载性能,且高载荷下抗磨性能优于MoDTC;PBDTC在菜籽油中同样表现出了极好的减摩性能,且优于BDTC,表明苯硼酸酯结构的引入可使减摩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PBDTC的热稳定性大大高于MoDTC,但比普通含硫磷硼酸酯BDTC稍差;PBDDP在菜籽油中同样展现了极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性能也超过了ZDDP,同时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 5、考察了外加胺对硼酸酯水解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含活性元素的硼酸酯的承载能力有限;但当硼酸酯与有机胺形成外配位键后,却出现了明显的对抗作用;BN胺盐复合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液体石蜡的PB值,叔胺所形成的BN胺盐复合剂的抗卡咬性能最好,仲胺次之,而短碳链伯胺的抗卡咬性能也好过长碳链伯胺。低载荷下不含活性元素的硼酸酯具有一定的抗磨能力;两种B与N的结合方式均可起到协同抗磨作用,且同一种类的有机胺在两种结合方式下所起的抗磨能力大致相当,而所使用的伯胺的烷基链越长,其对改善硼酸酯的抗磨作用也就越大。有机胺的烷基碳链越长,复合剂在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性能越好,而由碳链最短的正丁胺所形成的复合剂甚至还出现了增摩现象。此外,由伯胺形成的复合剂其减摩性能最好,且远好于由仲胺及叔胺所形成的复合剂。 在两种加胺方式下,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在大部分情况下,BN外配位复合剂的水解稳定性优于BN胺盐复合剂。在两种结合方式下,胺的烷基链越长其水解稳定性越好。 6、苯硼酸酯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及其与酚类抗氧剂的协同作用: 普通的苯硼酸酯(PBB)在菜籽油中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含硫磷苯硼酸酯(PBDDP)的抗氧化性能特别好,且优于T501;PBB及PBDDP与T501均有很好的抗氧协同作用,但PBDDP与酚类抗氧剂的协同作用更突出;T501有很强的自由基捕获能力,进而起到抗氧化作用,但苯硼酸酯衍生物没有明显自由基捕获能力,说明后者不属于“捕获自由基”抗氧化机理;在氧化初期,苯硼酸酯的加入可以大大减少酚类抗氧剂的消耗量,这是其能与酚类抗氧剂起协同抗氧作用的主要原因。 7、通过对上述几种含活性元素硼酸酯的摩擦作用机理研究后发现:有机硼酸酯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在金属表面形成由B2O3或部分硼酸酯组成的含硼吸附层,且吸附能力很强。这种吸附层可避免摩擦副间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与磨损。当添加剂中还同时含有活性元素如N、S、P时,金属表面可与其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可形成FeSO4、FeS、FePO4等无机反应膜或有机含氮金属络合物,这种由反应层及含硼吸附层所共同组成的复合边界润滑膜可起到更好的抗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