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颏舌肌前移术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6h】

颏舌肌前移术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绪论

第一章颏舌肌前移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1材料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1.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颏棘的解剖学形态与螺旋CT影像学形态的对比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0SAHS

3.1临床资料和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4.1资料和方法

4.2结果

4.3讨论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颏舌肌前移术的改良

5.1资料与方法

5.2结果

5.3讨论

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国产颏棘环钻系统行颏舌肌前移术

6.1资料与方法

6.2结果

6.3讨论

6.4结论

参考文献

终述一:颏舌肌前移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咽腔功能变化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及意义: 1、获得国人颏棘的解剖学数据,为颏舌肌前移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颏棘的解剖学测量数据与螺旋CT影像学测量数据的相关性,为个体化颏舌肌前移术提供术前、术中参考。 2、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移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3、探讨改良颏舌肌前移术和颏棘环钻系统颏舌肌前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 材料和方法: 1、进取40具成人尸头,男性29具,女性11具。先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颏棘及其相关参数,然后解剖下颌骨、颏舌肌和颏舌骨肌,观察颏舌肌和颏舌骨肌的起止点和走行,测量颏棘及其相关参数,然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8例经PSG确诊为重度OSAHS(AHI>40)的患者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合Muller试验、头影测量分析及上气道CT检查确定为存在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所有患者术前先行CPAP治疗5~7天,然后同期行UPPP联合GAHM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分析手术前后各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手术成功与失败患者术前各参数的差异。 3、2005年9月~2006年3月为1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同时行改良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其中6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PSG。 4、2005年6月~2007年6月对51例腭舌咽均存在狭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Z-palatopharyngoplasty,ZPPP),同时采用国产颏棘环钻系统(GenialBoneAdvancementTrephinesystem,GBATsystem)行颏舌肌前移术和舌骨悬吊术,其中36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PSG。 结果: 1、颏舌肌和颏舌骨肌分别起于上、下颏棘。上颏棘的高度5.82±0.71mm,宽度6.98±1.35mm,突度2.92±0.97mm;下颏棘高度5.97±1.39mm,宽度3.81±0.52mm,突度0.77±0.62mm。颏下点至下颏棘下缘的距离5.11±1.33mm,下中切牙根尖至上颏棘上缘的距离14.38±3.40mm,颏棘处下颌骨的厚度11.95±1.59mm。男性下中切牙根尖至上颏棘上缘的距离大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上、下颏棘宽度、突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颏棘影像学测量值分别为上颏棘高度6.17±0.71mm,宽度7.01±1.13mm,颏下点至上颏棘下缘之间的距离10.41±1.55mm,下中切牙根尖至上颏棘上缘的距离13.44±3.02mm,颏棘处下颌骨的厚度12.19±1.64mm,与解剖学测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p>0.05),0.92(p<0.01),0.82(p<0.01),0.80(p<0.01)和0.59(p<0.01)。 2、18例同期UPPP+GAHM手术的OSAHS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前后除体块指数外各相关测量值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AHI从(63.83±16.34)次/小时下降到(21.43±20.34)次/小时,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2.44±7.07)%上升至(81.33±13.32)%。按杭州会议标准,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按AHI<20且下降>50%为成功标准,成功率67%。未发生下前牙根尖损伤及下颌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年龄(39.1±7.4)岁、后气道间隙(8.3±0.9)mm,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CT90)为0.18±0.11,手术失败患者分别为(52.5±9.4)岁、(6.8±1.3)mm、0.38±0.24,经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改良颏舌肌前移术在免去使用钛板的同时,减少了钛钉的使用数量,术后未发现下颌骨骨折、排异反应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6例患者行PSG复查,AHI由术前的(60.87±16.79)次/小时下降至(33.15±14.70)次/小时,2例患者AHI下降大于50%,1例下降40%;6例患者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5.83±10.56)%上升至(83.33±8.98)%。 4、颏棘环钻系统颏舌肌前移术的手术时间30分钟~1小时,术中未发生下前牙根尖损伤、颏神经损伤及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无口底血肿,伤口感染等。按杭州会议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率16.7%,显效率58.3%,有效率83.3%,无效率16.7%。按AHI下降大于50%且小于20次/小时为手术成功标准,成功率50%。 结论: 1、颏舌肌与颏舌骨肌同时前移时,骨块下端切口线应距颏下点约5mm,颏舌肌单独前移时,骨块下端的切口线应距颏下点约11mm。骨块上端的切口线应距颏下点约18mm。两侧的垂直切口应各距离中线约4mm。以颏下点及中线作为标志来定位颏舌肌前移术中的骨切口线更加直观、可行和准确。颏棘的螺旋CT扫描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解剖学形态,可为颏舌肌前移术中骨切口的准确定位和个体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2、UPPP联合GAHM是目前治疗腭咽及舌咽平面均存在阻塞的重度OSAHS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年龄、后气道间隙及CT90是影响UPPP联合GAHM疗效的可能因素。 3、改良颏舌肌前移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排异反应等优点。 4、应用国产颏棘环钻系统行颏舌肌前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容易、疗效与传统颏舌肌前移术相当等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