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那西丁试验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6h】

非那西丁试验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不同分期的肝纤维化模型,研究在肝脏不同纤维化程度时非那西丁的代谢。 方法:5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标准饲料喂养。实验组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橄榄油混和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于注射第4、6、8 周处死。取肝脏制备切片,HE 染色后进行纤维化病理分期。 结果:实验组大鼠肝脏在注射四氯化碳第4、6、8 周时可见明显纤维化形成过程,根据纤维化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1 ~4 期。注射四氯化碳第四周为1 期,第六周为2 ~3 期,第八周为3 ~4 期。对照组大鼠无纤维化形成,为 0 期。 结论:随着注射四氯化碳的时间不同,可建立不同分期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第二部分、非那西丁代谢试验评价大鼠肝脏储备功能 目的: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非那西丁代谢试验在评价肝脏纤维化分期与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 个实验组。前3 个实验组分别于四氯化碳注射第 4、6、8 周给药,第 4 组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经非那西丁灌胃后留取血、尿标本,检测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计算代谢率及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odel 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MELD)评分。依病理分期分组后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实验组大鼠MELD评分较对照组升高,由1.927 逐渐上升至7.205,在纤维化 2、3、4 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各分期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非那西丁灌胃后,实验组大鼠对非那西丁的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尿液累积对乙酰氨基酚排泄率从56.048%下降至14.801%,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依病理分期升高逐渐降低,各分期间两两差异显著(P<0.01)。 结论:大鼠肝脏纤维化后对非那西丁的代谢率降低,并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其代谢产物逐渐下降。通过对非那西丁代谢率的检测,可以评价肝脏纤维化分期以及储备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