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h】

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1.1我国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能力的现状

1.1.2传统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陷

1.1.3在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概念设计阶段应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的意义

1.1.4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特殊性

1.2国内外半潜式平台研究现状

1.2.1半潜式平台设计及优化研究

1.2.2半潜式平台水动力性能研究

1.2.3半潜式平台工程应用研究

1.3论文的研究重点、创新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基本理论

2.1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概述

2.2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MDO的关键技术

2.3试验设计和多项式响应面近似模型技术

2.3.1试验设计技术

2.3.2多项式响应面近似模型

2.3.3响应面逐次更新方法和全响应面方法的比较

2.4协同优化过程

2.4.1协同优化过程的设计思想

2.4.2协同优化过程的工作步骤

2.5协同优化过程的适用性研究算例

2.5.1多学科优化算法在缓冲球鼻首设计中应用概述

2.5.2系统级目标函数和系统级分析

2.5.3学科级分析

2.5.4利用iSIGHT软件完成球鼻首多学科设计优化

2.6本章总结

第三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

3.1深水半潜式平台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3.2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关键性能

3.3半潜式钻井平台学科分析内容和方法

3.3.1半潜式钻井平台复杂问题分解

3.3.2半潜式钻井平台学科分析内容

3.3.3半潜式钻井平台性能学科分析方法

3.4目标平台介绍

3.5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变量参数

3.5.1设计变量参数的分类

3.5.2设计变量参数的确定

3.5.3设计变量变化范围和水平设置

3.6本章小节

第四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

4.1概述

4.2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池模型试验

4.2.1水池模型试验概述

4.2.2海洋工程水池设施和试验仪器

4.2.3相似法则

4.2.4坐标系

4.2.5目标平台模型和主要参数

4.2.6环境工况模拟

4.2.7水池模型试验号描述

4.2.8静水试验结果

4.2.9风载荷试验结果

4.2.10流载荷试验结果

4.2.11规则波试验结果

4.2.12不规则波试验结果

4.3数值分析技术

4.3.1数值分析技术概述

4.3.2 SESAM软件介绍

4.4本章小节

第五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动力性能学科分析

5.1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动力性能学科分析概述

5.1.1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动力性能分析基础原理

5.1.2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动力性能分析方法

5.1.3波浪诱导平台运动和载荷基本原理

5.2半潜式钻井平台垂荡运动性能学科分析

5.3半潜式钻井平台横摇运动性能学科分析

5.4半潜式钻井平台气隙性能学科分析

5.4.1半潜式钻井平台全系统模型

5.4.2耦合分析原理简介

5.4.3气隙性能分析结果

5.5本章小节

第六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稳性性能学科分析

6.1概述

6.2半潜式钻井平台稳性分析

6.2.1半潜式钻井平台倾覆力矩

6.2.2半潜式钻井平台回复力矩

6.2.3半潜式钻井平台稳性性能分析结果和近似模型

6.3本章小节

第七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定位性能学科分析

7.1定位性能概述

7.2动力定位性能学科分析

7.2.1风载荷计算

7.2.2流载荷计算

7.2.3波浪平均漂移力

7.2.4环境外力计算结果

7.3锚泊定位性能学科分析

7.4本章小节

第八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结构性能学科分析

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结构性能概述

8.2设计波法

8.3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典型波浪工况

8.3.1最大横向受力状态

8.3.2最大扭转状态

8.3.3最大纵向剪力状态

8.3.4最大垂向弯曲状态

8.4采用设计波法的目标平台总体强度学科分析

8.4.1目标平台总体强度分析

8.4.2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强度近似模型

8.5本章小节

第九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工程应用和造价学科分析

9.1可变载荷性能分析

9.2极端海况条件下锚链载荷安全性能分析

9.3半潜式钻井平台造价分析

9.3.1下浮体重量

9.3.2立柱重量

9.3.3箱型甲板重量

9.3.4半潜式钻井平台钢材造价计算公式

9.4本章小节

第十章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学科设计优化

10.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学科设计优化分析思路

10.2目标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学科优化分析的数学描述

10.3目标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学科优化过程

10.4多学科设计优化专家方法——MDOEXT

10.5本章总结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11.1全文总结

11.2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南海深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号称“第二个波斯湾”。我国现已计划在南海海域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有地质资料表明,南海大部分油气资源蕴藏在水深超过500米的海域。但是,我国海洋油气开发企业目前所拥有的钻井船和钻井平台,仅能在水深小于500米的海域进行钻井作业。因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携手国内知名设计单位、船厂和高等院校,正在设计建造我国第一艘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目前我国船舶设计单位在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出于短期经济利益的目的,采用直接购买国外设计图纸,或是由国外设计公司提供基本方案的方法,虽然可以满足工期的要求,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并难以获得核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我国设计单位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MDO技术的若干个关键技术,包括数学建模、试验设计和多项式近似模型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是合理应用MDO技术的核心。论文重点描述协同优化过程(简称CO)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并以缓冲球鼻首的优化设计为例,分析了协同优化过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协同优化过程有较理想的工程应用适用性。 (2)从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特点出发,对其主要性能做了描述,并确定了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中所应用的学科分类和学科分析方法。论文选取了一个目标平台,选定了六个独立设计变量,及设计变量的变化范围。利用试验设计技术,确定每个设计变量的变化水平。采用均匀设计表,确立了22个试验工况。 (3)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水动力性能是平台作业者最关心的性能之一。研究中通过建立目标平台的水动力分析模型,结合模型试验结果修正系数,完成水动力分析。获得了目标平台的垂荡运动、横摇运动和气隙性能在22个试验工况中的分析结果,并利用近似模型技术,建立这三个水动力性能指标的近似模型。稳性性能是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中的重要性能之一。国际海洋工程界和大多数船级社对浮式生产系统的稳性性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稳性性能以系数K来衡量,并以平台的横稳性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倾覆力矩,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回复力矩。依据ABS规范,计算得到稳性性能衡准系数K,并建立目标平台的稳性性能近似模型。探讨了传统的结构设计流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可以在详细结构设计工作之初,就将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强度的要求体现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采用设计波法开展总强度分析,选定了四个典型波浪设计工况,完成目标平台在设计波作用下的总体结构强度分析。根据结构应力分布,确定半潜式钻井平台箱型甲板的上甲板和立柱间区域为高应力区,并以四个典型波浪工况下结构应力的平均值作为衡量平台总体结构强度性能的指标,建立结构性能的近似模型。 (4)在水池模型试验、学科分析和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协同优化过程,完成了针对目标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过程,获得目标平台的概念设计优化方案。通过调整约束变量对各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一共完成了7次多学科优化分析,并对这7次优化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出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一大特点——“折中”。 (5)在总结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概念设计中应用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利用MDO技术,协助设计师获得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概念设计方案的一种新思路和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专家方法——MDOEXT”。论文对该方法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设计优化基础上的,能够有效地分配并协调顶层设计专家和普通设计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比较适合于开展新型海洋工程结构物概念设计工作的一种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