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系统角度研究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
【6h】

从系统角度研究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主题

1.1.1研究背景

1.1.2问题提出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框架

1.5技术路线

1.6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2.1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道德观

2.1.1中国历史中道德与经济关系的两个特征

2.1.2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传统道德

2.1.3中国古代经济道德观的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2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面临的挑战

2.2.1来自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挑战

2.2.2来自西蒙(Herbert Simon)的挑战

2.2.3来自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的挑战

2.2.4来自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的挑战

2.2.5来自诺斯(Douglass C.North)的挑战

2.3现代中外经济学者对道德行为的研究

2.3.1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对道德行为的解释和不足

2.3.2广义效用理论对道德行为研究的贡献

2.3.3博弈论对道德行为研究的重要贡献

2.3.4生物学领域对道德行为研究的贡献

2.4当代国内学者对市场经济下道德和诚信缺失与建设的研究

2.4.1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现状和成因

2.4.2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诚信建设

2.5与道德行为研究密切相关的新兴理论:网格化理论

2.5.1网格定义

2.5.2网格特征

2.5.3网格分类

2.5.4网格应用

2.5.5网格化管理

2.6对研究文献的总体评价与本文的着眼点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现代经济组织道德行为演变理论分析

3.1不同道德属性行为人的基本定义与模型

3.1.1本文研究的不同道德属性行为人的分类和定义

3.1.2系统中不同道德属性行为人的基本模型

3.1.3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在此模型下的行为分析

3.1.4不同道德属性行为人对应的经济系统类型

3.2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经济系统道德演变模型分析

3.2.1模型的构建

3.2.2对模型的分析

3.2.3两类人所获社会财富比例的分析

3.2.4对模型揭示的道德演变规律的定量定性分析

3.3多类型行为人构成的经济组织道德演变稳定性判据模型分析

3.3.1道德演变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模型

3.3.2道德演变多阶层稳定性判据模型

3.3.3对道德演变稳定性判据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3.4道德污染对经济系统道德环境的影响模型及分析

3.4.1道德污染概念的提出

3.4.2道德环境可持续性模型

3.4.3道德环境外部性模型

3.4.4经济组织系统中道德环境建设的系统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现代经济组织道德演变的临界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4.1引言

4.2仿真建模方法简述

4.2.1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

4.2.2基于agent的建模工具Swarm简介

4.3基于Swarm的道德演变经济系统的仿真模型

4.3.1系统及其环境介绍

4.3.2模型的构造

4.3.3模型运行框架图

4.3.4仿真模型程序简介

4.4仅存在A、B两类人时经济系统道德演变临界点分析

4.4.1当初始行为人全是A类人时系统的道德演变情况

4.4.2初始行为人中绝大部分是A类人,有一小撮B类人下的仿真及分析

4.4.3初始行为人中绝大部分是B类人,仅有极少A类人条件下的仿真及分析

4.5由A、B、C三类人构成的经济系统道德演变临界点及变化分析

4.5.1只有A和C两类人时经济系统演变临界点研究

4.5.2不同的B类人初始人数占比对道德演变临界点的影响

4.5.3对本节结果的分析

4.6几个重要参数对经济系统道德演变临界点的影响分析

4.6.1不同的作恶收益对经济系统道德演变临界点的影响研究

4.6.2行为人交往密度对系统道德水平临界点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6.3摩尔型邻居对系统道德水平临界点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6.4本小节重要结论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网格化管理与现代经济组织道德建设的案例分析

5.1网格化管理与现代经济组织的关系

5.2网格化管理对现代经济组织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5.2.1网格化管理可降低现代经济组织道德演变的临界点

5.2.2网格化管理对现代经济组织道德建设的作用

5.2道德行为在现代经济组织中的表现之——诚信问题

5.3网格化管理思想应用于企业诚信建设的案例分析

5.3.1案例背景

5.3.2集团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3.3集团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5.4案例总结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道德建设的旋进策略及案例分析

6.1引言

6.2难度自增殖系统与旋进策略

6.3现代经济组织道德建设的旋进策略

6.3.1道德建设的难度自增殖成因

6.3.2道德建设的旋进策略

6.4淘宝网运用网格化管理和旋进策略进行网络诚信建设的案例

6.4.1网上交易失信的原因分析

6.4.2淘宝网促进网上交易信用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本研究主要结论

7.2本研究的贡献和创新点

7.3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7.3.1研究局限性

7.3.2未来展望

附录动态经济系统道德演变仿真模型主程序源代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科研工作一览

致 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年,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并创造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成果,但同时我国的道德建设正面临着许多严峻考验:许多领域的道德失范,企业或个人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仍普遍存在。不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道德风气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深刻认识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中行为人的道德属性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系统道德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入认识不同阶段道德建设的关键,找到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本文的研究工作始终是围绕着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问题展开的,力图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定量地研究不同道德属性的行为人对其所在经济组织其它行为人和道德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目前最先进的系统仿真工具深入探讨动态复杂经济系统的道德演变情况,发现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规律,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推演的理论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为现代社会和经济组织推进道德建设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依据。 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博弈论、Swarm仿真分析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网格化等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微观--宏观--微观”、“方法--方法论--方法”、“定性--定量--定性”、“理论--系统仿真--理论”的旋进研究模式。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回顾并点评了古今中外经济学、伦理学、博弈论、管理学、生物学等多领域对道德行为研究的文献,指出了前人在定量地研究社会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领域尚存在空白点,并引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其次,对经济组织中不同道德属性的行为人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并构建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经济系统模型”、“多类型行为人构成的经济组织道德演变稳定性判据模型”及“道德污染对经济系统道德环境的影响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定量分析和推演,获得了揭示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规律的重要结论。再次,构建了一个由多个A类(俗称“好人”)、B类(俗称“坏人”)、C类(俗称“普通人”)行为人组成的动态复杂经济系统,分析了不同道德类型行为人的初始人数占比对经济系统道德演变结果的影响,指出了经济系统的道德演变具有自组织性,并推演出了影响系统道德演变结果的临界点及其变化曲线,探讨了行为人作恶收益、行为人交往密度和行为人影响力这三个重要因素对道德演变自组织临界点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了多个对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有意义的结论。最后,结合本文关于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的结论,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基于旋进原则的道德建设策略,分析了网格化管理对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一家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实施集团化解决信用缺失问题的案例”和“淘宝网进行网络诚信建设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点评,印证了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具有自组织性,网格化管理对降低道德建设难度和推动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 1.定量地研究了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问题,指出了道德演变具有自组织性,并推演出了道德演变的临界点及其变化曲线。本文从系统科学角度,从分析不同道德类型行为人的行为演变入手,运用当前最先进的Swarm系统仿真工具构建了由多个A类、B类、C类行为人组成的动态复杂经济系统,提出不同道德类型行为人的人数占比和占比的变化即可代表系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演变的状况,经济系统的道德演变具有自组织性,并有多个影响道德演变结果的临界点存在。当A类行为人的初始占比超过临界点后,A类人将主导系统道德演变方向。行为人作恶收益、交往密度和行为人的影响力都是影响道德演变临界点的重要因素。 2.提出了道德污染的概念,构建了道德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型,得出了道德建设三要素.本文依据不道德行为如环境污染一样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引入道德研究领域,提出了道德污染的概念,并构建了道德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型,提出经济系统道德环境稳定与否和行为人对道德环境的质量要求高低、行为人对未来道德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道德环境监管的力度有关。在道德环境建设中,建立针对行为人的道德监控体系是基础,德治促成的合作态度是关键,法治建设是根本。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道德环境建设的效果。 3.对道德建设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网格化管理可降低道德演变的临界点,对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网格化理论和旋进策略引入到了道德建设策略研究中,通过分析网格的特征,深入分析了网格化管理对现代经济组织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一家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实施集团化解决信用缺失问题的案例”和“淘宝网进行网络诚信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证实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并揭示了网格化管理可降低道德演变的临界点,对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