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房颤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复发与心房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6h】

房颤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复发与心房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它可以引起心悸不适、降低心功能、促进血栓的形成和栓塞,也可以使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目前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的患者可在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射频消融手术,这种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较传统的药物复律有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房颤复律后能否维持窦性心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房颤药物复律后房颤的复发与心房纤维化有关。目前已知的心房纤维化的主介导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动物实验证明阻断小鼠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可以减少心肌纤维化和胶原积聚,能够成功延缓小鼠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的心房重塑及房颤进展。故我们考虑心房纤维化可能是引起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一个基础。
   目的:通过研究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与心房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机制。
   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9年01月至2010年06月6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房颤未复发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房颤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瓣膜病的种类、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心超资料(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生化资料如血浆B型钠尿肽(BNP),并在术中体外循环前留取右心耳标本。而后对心耳标本进行Masson染色,心肌呈红色,胶原呈蓝色。然后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标本中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半定量测量。计算心房组织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使用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作为心肌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对两组患者的CVF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果:60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其中维持窦性心率的有43例, 房颤复发的患者有17例,房颤的复发率为28.33%。房颤复发组与房颤未复发组相比较,房颤病史和术前左心房大小差异明显,房颤复发组的房颤病史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15.47±5.43vs12.35±3.64,P=0.012)。房颤复发组的术前左心房大小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65.06±17.09vs 58.07±6.11,P=0.022),提示患者的房颤病史和术前左房大小与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明显相关。房颤复发组术后血浆BNP为171.41±17.98 pg/ml,房颤未复发组术后血浆BNP为114.28±24.36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BNP均下降。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BNP差值即ΔBNP为48.18±23.33 pg/ml,房颤未复发组患者的ΔBNP为121.77±40.64 pg/ml,与房颤复发组比较,房颤未复发组术后的血浆BNP下降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血浆BNP水平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明显相关。房颤复发组与房颤未复发组相比,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差异明显,房颤复发组的CVF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22.76±5.66% vs 13.55±4.56%,P=0.000),表明心房纤维化程度影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结论: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房颤病史的长短和术前左房的大小明显影响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血浆BNP水平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相关。心房纤维化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明显相关,提示心房纤维化引起的心肌重构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基础之一。因此,综合利用临床指标以及评价心房纤维化水平的方法可识别有房颤复发的高危患者,可以为临床干预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