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院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
【6h】

住院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绝经前后一般情况

3.2绝经前后临床特点比较

3.3 绝经前后靶器官损伤情况比较

3.4 靶器官受损与RAAS

4.讨论

4.1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代谢特点

4.2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RAAS水平变化

4.3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

4.4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4.5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女性在绝经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同龄男性、绝经前女性相比升高,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绝经后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质指数、血脂、血糖等均升高,更易发生靶器官损伤,同时绝经后女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较绝经前增高,其被认为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病房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期间的原发性女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绝经前组240例,作为对照组,绝经后组487例(包括围绝经期组34人),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入院时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和特殊检查。回顾性分析绝经后组临床特点、靶器官损伤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评估。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包 SAS version8.1(SAS Institute,Cary,NC)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绝经后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9.61%,与绝经前组51.67%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在绝经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葡萄糖耐量减退、空腹葡萄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发生率增加(P<0.05)。糖尿病患病率亦呈升高趋势(P<0.01)。
  2、绝经后女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较绝经前组降低(P<0.01),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Renin Ratio, ARR)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绝经后高于绝经前(P<0.01)。在换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充分时间后,PRA结果与之一致,但ARR两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在亚组统计中校正年龄、血压后,两组间PRA、血Aldo无显著差异。
  3、绝经后组24小时尿钠排出较绝经前组降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134.97±62.26 vs115.20±59.70, P<0.01)。
  4、绝经后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血压可控制达标,与绝经前组相比使用更多种类的药物,其降压方案单药控制以CCB为主(占83.95%),或使用以 CCB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为主的用药方案。
  5、靶器官损伤情况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慢性肾脏病在绝经后女性更常见(P<0.01)。靶器官受损组,其腰臀比、血脂、血压等高于非靶器官受损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收缩压是左室肥厚(OR1.03,95%CI[1.00-1.05];P<0.05)、颈动脉斑块(OR1.03,95%CI[1.00-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6、在亚组中对靶器官受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相关性分析发现,ARR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ARR每升高1个SD,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0.2%。
  结论:
  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女性存在糖脂、尿酸代谢紊乱、尿钠排出减少、中心性肥胖等特点,其代谢综合症、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比例增高。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女性靶器官受损组其腰臀比、血脂水平较非靶器官受损组增高,收缩压与左室肥厚、颈动脉斑块相关,是两者的独立危险因素。ARR与颈动脉斑块独立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