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肾钠重吸收与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6h】

肾钠重吸收与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血压的相关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钠重吸收的相关研究

第一章 锂清除率的概述

第二章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钠重吸收的相关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盐摄入、肾钠重吸收与血压的相关研究

1.前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血压的相关研究
   目的: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可以反映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活性,与诊室血压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动态血压和微量蛋白尿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至少2周以上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因诊室血压怀疑高血压而至我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动态高血压的定义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130和/或80 mm Hg。收集血清和晨尿标本用ELISA法(IBL,Tokyo,Japan)检测血清和尿的血管紧张素原浓度。用尿肌酐标化的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来表示尿中血管紧张素原的排泄量。收集酶抑制剂处理过的血浆检测血浆肾素活性。
   结果:共有446位患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51.7岁,包括218名(48.9%)男性和275名(61.7%)动态血压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除了年龄和性别,尿钠排泄量是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8),而血清血管紧张素原浓度与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无相关性。根据尿钠排泄量三分位,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与饮酒后,三分位中组和三分位高组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三分位低组分别升高了34%(P=0.04)和82%(P<0.0001)。然而在调整了相似的混杂因素后,三组之间血清血管紧张素原浓度无显著差别(P(hend)=0.46)。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循环RAS激活标志物的血浆肾素活性在三组之间呈相反的趋势(P(hend)=0.02),在尿钠排泄量的三分位中组和高组较低组均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和P=0.03)。在多变量分析中,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与诊室及动态血压呈显著正相关(P≤0.02)。并且在logistic回归中,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与动态高血压(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每两倍升高的比数比1.24,95%的可信区间1.09-1.39; P=0.0007)及微量白蛋白尿(1.62[1.27-2.09],P=0.0001)的患病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的增加与尿钠排泄量的增加显著相关,并与血压、动态血压诊断的高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均呈显著相关。
   第二部分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钠重吸收的相关研究
   目的:我们第一部分的研究证实了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与血压及动态血压诊断的高血压显著相关,它被认为能够反映肾内RAS的活性。痕量元素锂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后在近端肾小管与水、钠几乎平行地重吸收,但不在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内源性锂清除率可以间接地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的能力。我们利用内源性锂清除率来研究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的增加是否与相应的肾脏重吸收钠增加有关。方法:研究对象为至少2周以上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因诊室血压怀疑高血压而至我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患者。收集血清及一次晨尿的标本用ELISA法(IBL, Tokyo,Japan)来检测血清和尿的血管紧张素原浓度。收集酶抑制剂处理过的血浆检测血浆肾素活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来检测血清及24小时尿中的痕量元素锂。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标化的滤过锂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lithium,FELi)来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的能力。FELi的下降代表了肾近端小管重吸收钠的增加。近端以后重吸收钠的比例用远端肾单位钠重吸收率(fractional distal reabsorption rate of sodium,FDRNa)来表示,计算公式为1减去锂与钠清除率的比值。结果:共有402位患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51.4岁,包括197名(49.0%)男性和249名(61.9%)动态血压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年龄是FELi独立影响因素(P=0.09),性别是FDRNa独立影响因素(P=0.03),而年龄和性别均是滤过钠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sodium,FENa)的独立影响因素。我们同时比较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血浆肾素活性与肾单位分段钠处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的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每两倍的增加导致FELi和FENa分别增加0.567%(P=0.03)和0.012%(P=0.02),但与FDRNa无显著相关(P≥0.33)。进一步根据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的中位数(0.72μg/g)二分位后,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比高组的FELi较低组显著增高(20.6 vs.18.3%,P=0.02)。血浆肾素活性每两倍升高导致FELi下降0.925%(P=0.02),然而与FDRNa和FENa均无显著相关(P≥0.13)。
   结论: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的增加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浆肾素活性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呈显著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阐明尿血管紧张素原排泄量与肾钠重吸收的关系。
   第三部分盐摄入、肾钠重吸收与血压的相关研究
   目的:人群中钠盐摄入与血压的关系明确,但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近端肾小管对钠不同的处理能力有关。我们利用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与锂清除率来研究钠盐摄入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交互作用对血压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至少2周以上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因怀疑高血压而至我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收集血清及24小时尿,常规生化检测钠和肌酐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锂浓度,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标化的滤过锂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lithium,FELi)。FELi越低,表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越多。
   结果:共有766名研究对象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51.4岁,包括379名(49.5%)男性和478名(62.4%)动态血压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尿钠排泄量及FELi分别为163.1 mmol/d及20.9%。24小时尿钠与24小时、白天及夜间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09; P≤0.01),而FELi与24小时舒张压(r=-0.07(;)P=0.047)及夜间舒张压(r=-0.08; P=0.03)显著负相关。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及饮酒后,尿钠排泄量、FELi与血压的相关均不显著(P≥0.09)(,)但尿钠排泄量与FELi交互作用(P≤0.02)影响24小时及夜间舒张压。我们将FELi进行三分位分组,进而在每一FELi三分位组内根据各自的尿钠排泄量进行三分位。在低FELi三分位组(3.2~14.8%),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与尿钠排泄量后,夜间舒张压在FELi低三分位组较中、高三分位组分别高出1.6(P=0.054)与1.9(P=0.02) mm Hg,但舒张压与尿钠排泄量无相关(P≥0.44);在中FELi三分位组(14.9~24.0%),舒张压随尿钠排泄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P≥0.09);在高FELi三分位组(24.1~54.5%),舒张压随尿钠排泄量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夜间舒张压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P=0.01)。另一方面,在尿钠排泄量高三分位组(236 mmol/d)和中三分组(155 mmol/d),无论FELi高低,舒张压没有差别(P≥0.22)。然而在尿钠排泄量低三分位组(98mmol/d),FELi越低,舒张压越高,FELi最小三分位组的24小时舒张压(+3.1mmHg,P=0.02)与夜间舒张压(+4.9 mmHg,P=0.006)显著高于FELi最大三分位组。
   结论:钠盐摄入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交互作用影响24小时及夜间舒张压。在目前常见的摄盐范围内(100~250 mmol/d),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较多者,血压总是处于较高水平。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较低者中,血压与盐摄入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