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背景

目录

英语缩略语一览表

第一部分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再闭塞的病变类型和治疗策略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找寻再闭塞病变的原因,探讨不同原因的处理方法。
  方法: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科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行腔内治疗的111例资料(共计122患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下肢ASO行腔内治疗数目、发生再闭塞数目,计算比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临床症状、及病变的TASC II分级及治疗中是否植入支架作为再闭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临床症状及病变的TASC II分级及治疗中是否植入支架作为再闭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将再闭塞组患者依据TASC II分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第二部分对再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讨论。所有病例组患者均行患肢的影像学检查(CT或DSA)。收集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记录。归纳整理病例组患者的病变特点,归纳病变部位、分级、流出道、发生时间、发生原因、严重程度、处理方法等特点。依据其再闭塞发生原因的分类,依病例组病变特点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患者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否吸烟,病程中是否存在组织缺损及病变的TASC II分型呈正相关,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6.038、4.874、5.279、4.854和7.700。再闭塞原因归结为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夹层形成、支架断裂、血管破裂及人工血管吻合口内支架内再闭塞。
  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高危人群,戒烟、控制血糖、血压,改善组织缺损症状有利于减少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发生。再闭塞的原因归结为内膜的增生和血栓形成,夹层形成、支架断裂、血管破裂等原因可因继发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造成再闭塞。减轻血管内膜损伤,避免术中改变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动脉夹层等的出现可有效避免再闭塞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