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奇观元素比较研究——以《敦煌》与《失落的金字塔》为例
【6h】

中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奇观元素比较研究——以《敦煌》与《失落的金字塔》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提出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基本理论

2.2 纪录片奇观理论

2.3 中美纪录片奇观化理论

2.4 研究现状

3 概念界定

3.1 纪录片

3.2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

3.3 奇观

3.4 奇观元素

4《敦煌》奇观元素分析

4.1《敦煌》简介

4.2 奇观元素研究

5《失落的金字塔》奇观元素分析

5.1《失落的金字塔》简介

5.2 奇观元素研究

6《敦煌》与《失落的金字塔》比较分析结果

6.1 奇观元素的形式差异性分析

6.2 奇观元素的内容差异性分析

6.3 差异性与收视效果分析

7 基于上海观众审美特质下的奇观元素创作建议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如今的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而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也正在进入的过程之中。消费时代一切艺术的主要共同特征,是娱乐。
  在“娱乐”作为标志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纪录片建立在巴赞“摄影机不会撒谎”的影像本体论的基础,如今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欲望的提升,被突破并颠覆——电脑特效、精美表演令不可见的历史景象触目可及,人们的视觉经验因此极大丰富,对视觉奇观的欲望也水涨船高,科技与欲望,两者缠绕交织,彼此升级,如同 DNA的螺旋链条,编码了当今这个遍是奇观的世界,也令“影像”成了最会“撒谎”的东西。
  纪录片,本是影像艺术领域中最为真实客观的,也是最后的坚守,但当娱乐之手毫不费力地抹去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这究竟是“精彩”还是“背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从西方到中国,纪录片的娱乐功能开始全面崛起,通过借鉴剧情片的一切技巧,将“奇观”引入了“客观”的殿堂。
  本文试图对中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娱乐化、奇观化现象的描述与梳理,基于“奇观理论”对特定纪录片展开案例研究,寻找出中美之间“奇观元素”创作上的差异,并根据收视数据判断这些差异所造成的传播效果,以期为中国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取得更好收视效果提供建议。
  本文以当代中美两部典型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为影像文本,就其中的奇观元素展开深入研究,分别是:200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敦煌》,与2008年美国历史频道摄制的纪录片《失落的金字塔》。对其中的“三维动画”“二维图示”“情景再现”和“文献奇观”四大类奇观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
  本项研究发现了中美之间在奇观制作上的差异所在,并结合在上海 SMG艺术人文频道播出时的分钟收视数据,发现和分析了这些差异所造成的传播效果上的差异,从而提出以上海本地电视观众为诉求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奇观制作新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