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通过诱导HGF促进人肾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侵袭能力
【6h】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通过诱导HGF促进人肾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侵袭能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促进肾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侵袭

绪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hWJMSC-MVs 通过诱导HGF增强PI3K-AKT及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肾癌发生发展

绪论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hWJMSC-MVs)对人肾癌细胞(RC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选用人肾癌细胞株786-O作为研究对象,分三组进行干预:
  (1)+MVs组,(2)control组,(3)+RNase-MV组(经RNA酶处理的MV),24h、48h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率(CCK-8)及细胞周期,进行划痕实验检测。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癌细胞中MMP-2、MMP-9基因的表达情况。
  2、裸鼠皮下注射肾癌细胞建立肾癌移植瘤模型,每三天测量一次肿瘤大小,计算各组肿瘤面积及发生率,36d后进行牺牲,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分析(HGF、KI-67及Tunel)。
  3、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肾癌标本中MMP-2、MMP-9、cyclinD1的蛋白表达情况。然后检测各组肾癌细胞或肿瘤标本中HGF、c-MET、ERK1/2、AKT蛋白表达情况,并对c-MET抑制剂干预后的肾癌细胞中p-ERK1/2、p-AKT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结论:
  hWJMSC-MVs促进了肾癌的生长及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MVs诱导HGF的增加从而增强了PI3k-AKT及Ras/MAPK(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进一步加强了肾癌细胞增殖及抗凋亡的能力。同时发现MV经RNA酶处理后丧失了进一步促进肾癌生长的能力,证明MVs对靶细胞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传递有效的遗传物质(mRNA/miRNA)来实现的,MVs可能是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媒介物质。本实验也为HGF/c-MET途径可能成为肾癌治疗的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