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髁突增生及骨软骨瘤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
【6h】

髁突增生及骨软骨瘤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1 髁突软骨特性及成骨方式:

1.2 下颌骨髁突增生:

1.3 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

1.4 总结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主要试剂及来源

1.3 主要溶液及配制

1.4主要仪器

第二部分 实验

实验一 下颌骨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样本H.E.染色组织学观察

实验二 下颌骨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样本组织病理学定量比较以及PCNA免疫组化分析

实验三 下颌骨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样本EXT1免疫组化分析

全 文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诊断单侧髁突增生活跃中的应用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下颌骨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都能造成下颌骨不对称畸形,因此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目前其辅助检查如X线平片,CT,MRI或骨显像技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造成下颌骨偏突颌畸形的两种髁突疾病:髁突增生以及髁突骨软骨瘤进行病理学对比的初步研究,区别两种疾病的组织学特点,探讨两种疾病的生长特性。
  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接受髁突切除术髁突增生患者蜡块15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蜡块18例。
  1.蜡块切成5μm厚薄片,经H.E.染色,观察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样本经H.E.染色后病理学形态。
  2.对髁突增生组及髁突骨软骨瘤组样本H.E.染色后病理学形态行显微镜下定量测量和统计学分析。
  3.对髁突增生组及髁突骨软骨瘤组样本进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
  4.对髁突增生组及髁突骨软骨瘤组样本进行EXT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
  结果:
  1.观察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两组样本 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学符合软骨内成骨特点。在本实验中根据镜下形态学差异将样本分为四期,分别表现为:
  1) I期:纤维层连续,软骨帽中未分化间充质层厚,梭形或椭圆形小细胞数量多且较密集;前肥大软骨细胞层位于下方,厚度不及未分化间充质层,下方可见少量肥大及空泡样变的软骨细胞;软骨结构与下方骨质相延续,骨质表面少量区域呈间断吸收,下方骨松质呈片状分布,骨松质中几乎未见软骨岛。
  2) II期:软骨帽结构层次清晰,表面纤维层及未分化间充质层结构均不如I型厚,下方前肥大及肥大软骨细胞层增厚,与下方骨质延续的部分出现融合吸收的面积变大,软骨岛增多。
  3) III期:软骨帽结构层次清晰,未分化间充质层、前肥大软骨细胞层及肥大软骨细胞层厚度几乎相同,软骨细胞沿髁突生长方向排列,部分可见同源软骨细胞群团块状分布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开;软骨基质分泌增多,间质区域呈明显的嗜碱性蓝染;软骨帽与髁突骨质延续,出现融合吸收的面积更大,骨质呈条索状向下分布,下方骨松质中的软骨岛较II型更丰富。
  4) IV期:纤维层下方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层厚较薄,软骨层不明显,部分区域纤维层与下方骨质直接相连,软骨与骨之间出现潮线结构,松质骨中软骨岛结构稀少。
  2.髁突骨软骨瘤软骨帽厚度明显大于髁突增生软骨帽厚度P=0.018,且髁突骨软骨瘤软骨帽下方骨性成骨面积大于髁突增生患者P=0.04(<0.05)。
  3. PCNA主要位于未分化间充质层及前肥大的软骨细胞层,散在于肥大的软骨细胞层中。髁突骨软骨瘤组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髁突增生组P=0.007(<0.05)。PCNA作为诊断工具区别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ROC曲线下方的AUC面积为0.78±0.087,判断点(cut-off value)为13.96%,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0%。
  4. EXT1主要分布于软骨细胞层,髁突骨软骨瘤组与髁突增生组EXT1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366(<0.05),髁突骨软骨瘤组样本EXT1阳性率更高。
  结论:
  1.髁突增生及髁突骨软骨瘤样本经 H.E.染色,镜下见软骨帽形态结构相似,符合软骨内成骨过程并且表现出成骨不同时期的特点。
  2.髁突骨软骨瘤组表面软骨帽厚度大于髁突增生组,同时髁突骨软骨瘤成骨速度快于髁突增生,通过仔细测量能够鉴别两种疾病。
  3. PCNA增殖指数反映髁突增生以及髁突骨软骨瘤细胞增殖状态,髁突骨软骨瘤增殖速度更快,在×400倍镜下进行 PCNA计数时,其阳性率数值超过13.96%时,该病损为髁突骨软骨瘤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通过PCNA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从病理学上鉴别两种疾病。
  4. EXT1阳性率反应髁突增生以及髁突骨软骨瘤不同生物学特性,髁突骨软骨瘤组样本EXT1阳性率更高,有助于从病理学上区别两种疾病,同时暗示两种疾病不同成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