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opping-of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6h】

Topping-of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绪论

1 Topping-of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1.1 摘要

1.2 ABSTRACT

1.3 资料与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

1.7 参考文献

2 Coflex动态固定装置对椎间盘退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2.1 摘要

2.2 ABSTRACT

2.3 资料与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

2.7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联合 Coflex动态内固定术(Topping-off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评价其疗效,并观察探讨Coflex动态固定对融合相邻节段保护作用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9年10月起至2012年12月止,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院脊柱外科应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oflex动态内固定术(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24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病例样本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40-63岁,平均:50.3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影像学的评估指标包括: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for overall lumbar spine,L2-Sl ROM)、coflex植入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for Coflex implanted segmen,ROM)和coflex植入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Index of the Coflex implanted segment,DHI)的变化情况。Coflex动态固定对融合相邻节段的保护作用使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中coflex植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Coflex implanted segment,RSI)来评估。
  结果:所选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指数(16.90±5.70)%、VAS评分(1.60±0.87)、JOA评分(23.8±2.30),三项指标术前分别为:(52.60±5.80)%、(8.30±0.85)、(11.5±3.70),以上三项指标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恢复率>60%(评定为显效)的患者24例,显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L2-Sl ROM:(16.30±5.20)°与术前:(20.10±5.30)°比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8.20±1.80)°、术前:(8.80±1.90)°,与术前比较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DHI:0.34±0.03、术前:0.25±0.03,与术前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I:0.867±0.062较术前:0.701±0.058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Topping-off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中短期疗效,Coflex动态固定对植入的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