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MRI检查量化研究DDH患儿盂唇的形态学改变
【6h】

利用MRI检查量化研究DDH患儿盂唇的形态学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前期研究工作

2.2研究对象及分组

2.3检查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病例基本情况

3.2测量结果及统计学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盂唇的重要作用以及在DDH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

4.2利用MRI定量化研究盂唇角的可行性

4.3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4.4总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综述: MRI在DDH研究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 发表论文利用MRI量化研究DDH髋关节盂唇的形态学改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介绍一个反映儿童髋关节 MRI图像上盂唇软骨复合体形态改变的量化指标:盂唇角(LA)。
  2.测量正常儿童组,Tonnis1级与2级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组中盂唇角,并比较其间的差异。
  3.探讨该指标的可靠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
  1.回顾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影像资料库,得到3组髋关节MRI图像进行测量研究,其中正常组包括22名儿童(35髋),Tonnis1级髋关节发育异常组包括23名患儿(34髋) Tonnis2级髋关节发育异常组包括15名患儿(20髋)。
  2.利用PACS系统自带测量工具,按照选定的解剖标志测量所有髋关节的盂唇角,1位放射科医生和1位骨科医生分别独立测量3组髋关节的髋臼指数和盂唇角2次(间隔15天)。
  3.利用SPSS软件中的一致性检验比较盂唇角的测量者间差异以及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之间的差异,并与经典的测量指标髋臼指数做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利用T检验比较3组髋关节盂唇角的差异。
  【结果】:
  1.盂唇角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测量者间(GYH-SJ)的组间相关系数为:0.832,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GYH),0.932(SJ):髋臼指数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测量者间(GYH-SJ)的组间相关系数为:0.914,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GYH),0.956(SJ)。
  2.综合两位研究者的测量结果,正常组中盂唇角均数:56.0度标准差:4.3度;Tonnis1级髋关节发育异常组盂唇角均数:46.7度标准差,3.1度; Tonnis2级髋关节发育异常组盂唇角均数:39.4度标准差,4.1度.3组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2<0.001,P23<0.001,P13<0.001),
  【结论】:
  1.盂唇角的测量方法简单,可重复性高,可靠性接近目前使用的经典测量指标髋臼指数,同时,由于该指标能够定量化的反映髋关节外侧盂唇软骨复合体的形态改变,填补了普通X片的盲区,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DDH提供更多依据。
  2.本次研究还发现,与正常组儿童相比,Tonnis1级,2级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的盂唇角存在着明显的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量化改变,进一步验证了该指标对于判断 DDH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