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术中腹内压与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研究
【6h】

腹腔镜术中腹内压与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伦理审定与知情同意

2.1.1 伦理委员会审定

2.1.2 临床试验注册

2.1.3 知情同意书

2.1.4 知情同意签字

2.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

2.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2.4 研究对象的退出标准

2.3 预试验

2.3.1 预试验的目的

2.3.2 预试验的方法

2.3.3 预试验的结果

2.4 计算样本量

2.4.1 计算样本量的公式

2.4.2 理论样本量的计算

2.4.3 实际样本量的计算

2.5 试验设计与干预因素

2.5.1 研究对象编号

2.5.2 随机化分组

2.5.3 干预因素的设定

2.5.4 干预因素的实现

2.6 盲法

2.6.1 盲法设计

2.6.2 针对研究对象的设盲

2.6.3 针对研究参与医师的设盲

2.6.4 揭盲

2.7 研究中的手术与围手术期护理

2.7.1 术前准备

2.7.2 手术过程

2.7.3 术后常规诊疗与护理

2.7.4 术后常见近期并发症及处理

2.8 观察指标

2.8.1 与急性胃肠损伤相关的临床指标

2.8.2 次要临床观察指标

2.8.3 实验室观察指标

2.9 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

2.9.1 选择偏倚的控制

2.9.2 信息偏倚的控制

2.9.3 混杂偏倚的控制

2.10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线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

3.1.1 研究对象的基线水平

3.1.2 研究对象的术前临床指标

3.1.3 研究对象的术中临床指标

3.1.4 研究对象的术后临床指标

3.2 与急性胃肠损伤相关的临床指标

3.2.1 退出研究对象情况说明

3.2.2 与急性胃肠损伤相关的临床指标

3.2.3 对退出研究对象的分析

3.3 实验室观察指标

3.3.1 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

3.3.2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3.3.3 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术后肠麻痹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结论

英文正文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附件

致谢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急性胃肠损伤是指由于急性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自从腹腔镜技术及“快通道外科”理念广泛应用于临床,结直肠切除术后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病率呈显著下降。但是腹内压升高至12~15mmHg引起的腹腔内高压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腹腔镜手术中腹内压升高与术后急性胃肠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CO2气腹压力升高对术后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
  方法:66例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各组术中CO2气腹压力分别设定为10mmHg,12mmHg和15mmHg。术后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恢复肠蠕动的时间、进食半流质的时间、呕吐及腹泻的出现情况用来评估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及程度。同时在建立CO2气腹前及术后第一天测定患者血清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男性和25例女性病例,平均年龄63.6岁,其中共15例(27.3%)出现急性胃肠损伤(除外11例符合退组标准)。CO2气腹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并没有增加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率(x2=2.04,p>0.05),也没有增加其严重程度(x2=2.00,p>0.05)。较低的腹内压力也没有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x2=0.90,p>0.05)。术后白介素-6水平升高但与术中腹内压力无关(x2=2.65,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率与术中腹内压力升高无关,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腹腔内压力升高至15mmHg以内安全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