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细菌性脑膜炎鼠模型评价侧脑室给药的治疗效果
【6h】

利用细菌性脑膜炎鼠模型评价侧脑室给药的治疗效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写词(Abbrevation)

第一章 绪论

1.1细菌性脑膜炎

1.2侧脑室注射给药

1.3青霉素

第二章 侧脑室给药方法的建立

2.1实验材料

2.2 手术及护理

2.3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脑膜炎模型鼠的建立与评价

3.1实验材料

3.2实验动物饲养及设施管理[79]

3.3实验设计

3.4细菌计数

3.5细菌接种

3.6 CSF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7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给药途径的效果评估

4.1实验材料

4.2两种给药途径

4.3病理组织学检查

4.4细菌培养

4.5革兰氏染色

4.6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4.7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侧脑室给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大脑中枢疾病的治疗,还广泛用于研究大脑心室的形成和形态发生以及描述大脑形态发生的突变体,并且侧脑室注射给药能直接将药物作用于大脑中枢系统,从而更有效的发挥了其治疗或损伤作用,在临床实验中具有较大的意义。目的:建立传染性胸膜放线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鼠模型,比较侧脑室和静脉注射连续3天给于青霉素对大鼠脑膜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实验方法:实验需使用16只雄性的成年SD大鼠且本次实验动物体重范围为250-300g,将其任意分成4个组,实验前2天选取其中一组进行脑部导管植入手术。实验时通过异氟烷将动物麻醉,用微量注射器作小脑延髓池穿刺,接种胸膜肺炎放线菌菌悬液,建立胸膜肺炎放线菌感染鼠的脑膜炎模型,给予不同给药剂量进行为期3天治疗,经侧脑室与静脉多次注射青霉素钠,通过对实验大鼠的存活率、临床症状的观察,脑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对不同给药途径的效果评估。结果:大鼠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后,均出现脑膜炎临床症状;PCR实验检测结果呈阳性,证明脑脊液中检测到APP7型菌株。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制备成功。给药组大鼠临床症状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侧脑室给予0.01mpk治疗效果要优于静脉注射10mpk,跟静脉注射62.5mpk组治疗效果大体相当。结论:侧脑室给药给药剂量低,治疗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