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人本化”模式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剖析
【6h】

中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人本化”模式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剖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

1.4研究方法

2“人本化”模式的提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之考察

2.1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2可持续发展

2.3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3“人本化”模式理论:一个多层次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1行为主体、文化遗产与文化生产

3.2“人本化”、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

3.3“人本化”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3.4“人本化”模式与代际公平

4“人本化”模式的实践探索: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与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

4.1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4.2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困境

4.3当前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4.4“人本化”模式应用于贵州的实践路径

5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主体研究——以苗绣为例

5.1市场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5.2苗绣: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方式与表达

5.3苗绣可持续发展中的市场活力

5.4苗绣的比较研究

5.5苗绣的市场主体困境

5.6基于“人本化”模式对苗绣的剖析

6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主体研究——以侗族大歌为例

6.1文化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6.2侗族大歌:来自大山深处的天籁

6.3侗族大歌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活力

6.4侗族大歌的比较研究

6.5侗族大歌的文化主体困境

6.6基于“人本化”模式对侗族大歌的剖析

7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和法律主体研究——以安顺地戏为例

7.1行政和法律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7.2地戏:屯堡人的精神信仰

7.3地戏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需的行政和法律援助

7.4地戏的比较研究

7.5地戏的行政和法律主体困境

7.6基于“人本化”模式对安顺地戏的剖析

8.总结与讨论

8.1总结

8.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不仅是文化生产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记载这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活字典,因此要倍加重视和珍惜。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大国,同时也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因此对中国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987年,当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资源消耗,并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气候问题时,“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被正式的提出了。2015年9月,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的召开,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走过了整整28个年头,这个正值青壮年时期的发展理念如今正越来越多的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中国也不例外。我国除了积极的配合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活动外,在学界也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潮,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大量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与其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相比,中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还有待加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将中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在破解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同时,找到一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体量极大的学术课题,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子课题,在这些子课题中有一些是极具研究价值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一项。一方面,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研究将对其他多民族地区具有启示作用;另一方面,贵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省份,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来助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研究的代表性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尤其是传承人。在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周围各种类型的人的关系后,本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人本化”模式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的行为主体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针对不同行为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同困境,本文分别采用三个案例进行了可供对比的研究,以求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学术成果,具体是:苗绣对应市场主体的研究,侗族大歌对应文化主体的研究,安顺地戏对应行政与法律主体的研究。全文以“人本化”模式为研究工具,对贵州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行为主体分别进行研究,进而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