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h】

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ADC值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

1.绪论

2. 材料与方法

3 图像分析

4.0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6.讨论

第二部分 磁共振峰度成像(DKI)与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

1.绪论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多b值DWI的ADC值与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1.绪论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文章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观弥散系数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半定量指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约一周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I(矢状位、斜冠状位及斜轴位)和DWI(b=0,1000s/mm2)。两名医生分别分析T2WI图像,将病灶未突破固有肌层定义为A组,突破固有肌层者定义为B组,其中A组15例,B组19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T2WI鉴别两组病灶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两名医生再根据DWI图像划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值,统计分析两组的ADC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计算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及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衡量两名医生的测量ADC值一致性。采用ROC方法比较ADC与T2WI在判断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诊断方面的差异。
  结果:根据34例患者T2WI图像的分组结果为A组6例,B组28例,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100%、100%、67.7%。A、B两组的ADC值分别为(1.102±0.173)*10-3mm2/s和(0.880±0.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8,p<0.05)。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阈值为0.92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4.2%,86.7%。采用配对ROC方法比较ADC值与T2WI区分两组的准确性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5,p<0.05)。
  结论:与常规T2WI相比,ADC值的应用可提高判断术前直肠癌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的特异度。
  第二部分:磁共振峰度成像与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的应用初探。
  目的:评价磁共振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的相关参数与直肠腺癌预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最终本院组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间56例直肠腺癌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中位年龄为59.5岁。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DKI((b=0,700,1400,2100 sec/mm2)及常规DWI(b=0,1000 sec/mm2)序列扫描。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DKI产生的病灶峰度值(Kurtosis)和弥散系数(Diffusivity)以及DWI产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pT、pN及病理分级的Kurtosis,Diffusivity及ADC值的差异。统计分析Kurtosis,Diffusivity及ADC值区别WHO标准及基于低分化癌巢(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PDC)数目的病理分级下高级别及低级别直肠腺癌的受试者特性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统计分析Kurtosis,Diffusivity及ADC值与两种病理分级的相关关系。
  结果:在PDC及WHO病理分级中的高级别直肠腺癌病灶的Kurtosis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直肠腺癌者。两种病理分级标准下的高级别病灶的Kurtosis值分别为1.136±0.086和1.103±0.086,低级别者分别为0.988±0.060和1.034±0.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DC病理分级时,高级别直肠腺癌的Diffusivity和AD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者(1.187±0.150 vs1.306±0.129 and1.020±0.113 vs1.108±0.097,p<0.05),并且与此病理分级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和-0.406。Kurtosis区分高低PDC级别直肠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6.8%,高于Diffusivity(70.8%和84.4%)和ADC值(70.8%和81.3%)。Kurtosis与PDC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为0.797,显著高于WHO分级(r=0.293)。pN1-2组直肠腺癌病灶的Kurtosis值显著高于pN0组(1.086±0.103和1.009±0.086)。
  结论:DKI的参数指标Kurtosis与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高于Diffusivity和ADC值。并且在区分高级别和低级别以及预测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第三部分:多b值DWI的ADC值与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b值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与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约一周内(2-9天)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T2WI和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b=0,1000s/mm2)及多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b=0,700,1400,2100s/mm2)。由两名医生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分别测量常规弥散加权成像的病灶的ADC值及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的平均ADC(mADC)。统计分析其与术后病理的TN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关系。
  结果:48例患者包括T1期4例,T2期10例,T3期29例,T4期5例,N0期24例,N1期13例,N2期11例。按照WHO标准的分级结果包括G10例,G237例,G311例。按照低分化癌巢(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数目的病理分级结果包括G111例,G216例,G321例。同一病人的ADC值和m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pT及pN分期的ADC值与mADC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和mADC值与WHO标准的不同病理分级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与基于PDC的不同病理分级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和-0.812,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放射科医生测量ADC值和mADC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92和0.995。
  结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的观测指标mADC值与常规两b值的ADC值与不同PDC病理分级间密切相关,且mADC值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