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失语”华裔女性形象探究——以严歌苓、汤亭亭、谭恩美的小说为例
【6h】

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失语”华裔女性形象探究——以严歌苓、汤亭亭、谭恩美的小说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华裔美国文学概念的界定

1.2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简介

1.3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状况

1.3.2国外研究状况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选题意义

1.4.2研究方法

1.4.3本文篇章结构

第二章 被消音的华裔美国妇女文化史

2.1华人妇女的移民史

2.2华裔妇女文学形象的演变

第三章 《扶桑》:母性的救赎

3.1扶桑——沉默的“牲口”

3.2母性解构下的东方主义

第四章 汤亭亭、谭恩美——隐藏在中国故事中的女权主义

4.1复仇女神

4.11《女勇士》:淹死鬼

4.12《喜福会》:小年鬼

4.2“月亮娘娘”的隐喻

4.21“月亮娘娘”背后的性别意识

4.22 用中国故事和解的母女关系

第五章 结语:身份带来的差异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严歌苓、汤亭亭和谭恩美是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作家。虽然严歌苓是大陆移民,而汤婷婷、谭恩美是美国本土出生的华裔,但是她们对于华裔美国女性“失语”的生存困境有着同样热切的关注。三人在小说中都表现了不同时代华裔女性的失语困境,并阐释了各自的思考。正是因为不同身份带来了思维上的差异,三人对她们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华裔女性如何摆脱少数族裔和性别歧视的困境”的思考是截然不同的。深受大陆文化经验影响的严歌苓用妓女扶桑的故事赞美了华裔女性以柔克刚的母性,而谭恩美、汤亭亭则在美国女权主义的影响下鼓励华裔女性应勇敢反抗族裔和性别的双重歧视。
  本文立足于华裔女性移民史的宏大背景,通过三个典型文本的细读,并结合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比较严歌苓和汤亭亭、谭恩美小说中“失语”华裔妇女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族裔和女性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