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腺病与乳腺导管癌的MRI鉴别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6h】

乳腺腺病与乳腺导管癌的MRI鉴别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腺病与乳腺导管癌的动态增强MRI、DWI鉴别诊断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5例乳腺腺病和78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 W I)及动态增强(Vibrant技术)扫描。分析乳腺腺病与乳腺导管癌的M R 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并按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 I-R A D S-M R I)分类进行评估,比较乳腺腺病与乳腺导管癌不同病理亚型之间的临床资料、病灶位置、大小、形态、皮肤改变、乳头内陷、A D 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 I C)及强化方式等特征。
  结果:105例乳腺腺病中呈肿块样强化(Mass-like enhancement,M L E)50例,非肿块样强化(Nonmass-like enhancement,N M L E)55例;78例乳腺导管癌中M L E52例,NMLE26例。乳腺腺病组及乳腺导管癌组MLE病变的自觉疼痛感、触诊活动度、形态边缘、强化方式、T I C曲线类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2.718、5.743、4.478、6.158和13.127,尸均<0.05),而两组病灶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值为3.321,P>0.05);乳腺导管癌组M L E病变继发乳头凹陷6例、皮肤继发性改变的16例、腺病组则无继发性乳头凹陷、皮肤改变;腺病组M L E病变A D C值(131.63±21.8) x10-3m m2/s,高于乳腺癌组A D C值(104.21±18.54) x10-3m m2/s,两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52.167,P<0.01);乳腺腺病组M L E病变中不同病理亚型单纯性腺病(Pure adenosis,P A)、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 A)及乳腺导管癌组中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 I C S)、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 D C-N O S)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与病理对照分析,S A具有较多的恶性征象与其病理组织结构相关;乳腺腺病组与乳腺导管癌组N M L E病变强化方式多样,两组自觉疼痛感、触诊、TIC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5.136、10.827和15.136,尸均<0.01)。乳腺腺病N M L E病变组A D C值为(136.23±14.8) x10-3m m2/s,高于乳腺癌N M L E病变A D C值(102.51±16.44) x10-3m m2/s,两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49.167,.P<0.01)。
  结论:乳腺腺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LE病变多呈良性病变特点,NMLE病变形态与恶性病变相似,动态增强结合DWI有助于其与乳腺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乳腺腺病的间质纤维化可能是造成恶性征象出现的原因;SA的MRI表现多样,MRI对SA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