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
【6h】

三种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鱼类食物竞争的研究方法

1.3鱼类日摄食量的研究方法

1.4.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第二章许氏平鲉与大泷六线鱼的食物竞争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第三章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测定银鲳的摄食量

3.1材料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室内摄食对比实验初步探讨许氏平鲇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食物竞争。第二部分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摄食量进行研究。 食物竞争实验于2007年4月至8月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麦岛实验基地进行。选取了青岛近岸的两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鲷和大泷六线鱼为实验对象,以黄渤海近岸常见饵料生物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为食物,进行室内摄食对比试验。设置了两种投饵策略,一是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5%,代表食物较充足,竞争相对温和的情形;二是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2.5%,代表食物较匮乏,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形。根据摄食量、饵料出现率和重量百分比,研究了许氏平鲇和大泷六线鱼对三种饵料的食物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投饵策略的响应。 结果表明,许氏平鲇由和大泷六线鱼对三种饵料的选择性均为:玉筋鱼>日本鼓虾>细鳌虾。无论三种饵料的量趋于丰富或匮乏,许氏平鲇的食物竞争能力强于大泷六线鱼,表现为对喜食饵料摄食量较大、出现率较高、重量百分比较高。当增加喜食饵料种类时,强者能够对其所喜食的多种饵料同时保持竞争优势。在竞争较激烈的情况下,强者同时保证饵料质量最优化和摄食量的最大化,对喜食饵料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竞争较温和的情况下,强者为了保证更多的摄食量而忽略摄食对象的选择。银鲳样品通过北斗号科学考察船捕于黄海南部,取其背部肌肉和胃含物测定汞含量。采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进行摄食量评估。利用北斗号考察船于黄海大面调查的渔业声学数据,应用声学法计算黄海银鲳生物量。联合银鲳摄食量和黄海银鲳生物量计算黄海银鲳年饵料需求量。另外,还对银鲳的消化器官进行了解剖与照相,对银鲳胃含物进行了观察与照相。 研究结果显示,1+龄银鲳平均体重为55.57 g,平均汞含量为1.25×10-2μg/g wet,2+龄银鲳平均体重为73.00 g,平均汞含量为1.54×10-2 μg/g wet,质量指数0.0127~0.0634,汞消除率为3.63×10-3/d,特定生长率为7.47×10-4/d,因生殖导致的汞损失率为6.13×10-7/d,日摄食量为3.56 g wet/100 g wet/d,生产力为8.59×10-2 g wet/100 g wet/d,食物转换效率为2.42%。黄海银鲳年饵料需求量约120×104 t。 研究表明,根据对消化系统的解剖与观察,我们认为通过胃内食物糜很难进行食物种类的鉴定与定量。汞质量平衡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像银鲳这类不宜根据传统胃含物分析对其进行摄食量评估的问题。黄海银鲳的汞含量远低于无公害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