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角帆蚌外套膜培养的改进及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
【6h】

三角帆蚌外套膜培养的改进及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

代理获取

摘要

三角帆蚌(Hypriosiscumingii),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蚌之一,其所产珍珠层厚,光泽鲜艳,细腻光滑,产珠质量上乘,是淡水珍珠生产用的首选材料。目前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销售额却只占18%,出现严重产销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所产淡水珍珠颗粒小、质量低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为培育出大颗粒优质的淡水珍珠,本文从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育珠的生产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Ca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影响
   a)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Ca2+(0mmol/L,0.5mmol/L,1.25mmol/L,3mmol/L),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力与ALP活性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随着Ca2+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力与ALP活性也逐渐增高,在1.25mmol/L时达到最大,3mmol/L时又有所降低。1.25mmol/LCa2+浓度组的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及贴壁情况也明显好于其它三组。从而得出1.25mmol/LCa2+浓度适合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体外培养。
   b)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bFGF(0μg/L,0.3μg/L,0.6μg/L,0.9μg/L),对体外培养的外套膜细胞的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活力与ALP的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随着bFGF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的活力也逐渐增高,在0.6μg/L时达到最大,0.9μg/L时又有明显降低,表明了bFGF促进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0.6μg/L,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外套膜细胞生长增殖;ALP的活性则随着bFGF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增高,0.9μg/L时ALP的活性为最高,表明ALP活性的bFGF最适浓度为最高0.9μg/L。同时显微镜观察表明,各浓度的bFGF对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2、改进细胞培养后进行内脏团大型有核珍珠培育的研究
   为得到大颗粒优质的淡水有核珍珠,本试验进行了游离细胞植入法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插核的生产育珠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培养基(培养基1、2)进行外套膜外膜细胞的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2、4、6、12h)的细胞增殖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将处理过的珠核分别置于两组细胞悬液中共培养,6h后采用内脏团插核手术,对500只三角帆蚌进行插核,并进行为期5个月的淡水有核珍珠生产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的细胞增殖活力都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培养到6、12h时,两种培养基的细胞增殖活力较2、4h时均有显著提高(P<0.05),6h与12h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培养基之间相比,在培养2h时两组间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培养4、6、12h时培养基2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培养基1组(P<0.05)。
   再通过用两种两种培养基进行珍珠培育的结果来看,培养基2组培养的细胞孵育珠核6h后,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均匀,插核5个月后,形成了包裹完整、具有光泽、沉积0.8mm珍珠质的大型珍珠;而采用培养基1组培养的外套膜细胞进行珠核孵育而后插核,得到的素珠较多,且没有形成完整珍珠质包被的珍珠。本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培养基有利于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从而有利于内脏团有核珍珠的培育,这为进一步开展淡水贝类细胞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