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5-HT、β-EP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5-HT、β-EP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陕西中医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1.2动物饲料

1.3药物及制备

1.4主要试剂与仪器

2实验方法

2.1动物造模与分组

2.2给药剂量与方法

2.3观测指标

2.4标本采集

2.5指标检测

2.6统计学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行为学观察内容

3.2脾脏指数

3.3 5-HT

3.4 β-EP

文献回顾

1.中医对CFS的认识

1.1中医对CFS病因病机的认识

1.2中医对CFS的治疗

2.西医对CFS的认识

2.1CFS的诊断:

2.2CFS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2.3西医对CFS的治疗

讨论

1CFS模型的评价

2治法与组方分析

3疲劳安口服液对脾脏指数的影响

4疲劳安口服液对下丘脑5-HT含量的影响

5疲劳安口服液对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5-HT免疫组化照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行为学、下丘脑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54只SD系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体重随机分为为空白对照组(A组)、疲劳安口服液大剂量组(B组)、疲劳安口服液中剂量组(C组)、疲劳安口服液小剂量组(D组)、人参皂甙对照组(E组)、模型对照组(F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5只大鼠采用单日冷水游泳(每次10分钟),双日四肢束缚的同时且给予不定时的电刺激5-6次(每次30分钟)的复合刺激。连续造模2周,在造模的同时A、F两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实验完成后后,测水迷宫、畅箱实验、力竭游泳时间等指标,处死动物后,每只大鼠取下丘脑分别检测其5-HT及β-EP含量,并取脾脏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 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行为出现明显异常改变:体重下降、被毛脱落、眯眼懒动、大便不成形、食量下降,还出现易怒、对外界刺激敏感等表现,力竭游泳时间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畅箱实验中大鼠的穿格次数减少(P<0.01)、水迷宫实验中大鼠找到目标区所用的时间明显降低(P<0.05)、鼠尾悬挂实验中大鼠不动时间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②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较正常组极明显降低(P<0.01),而疲劳安口服液大、中剂量组在这些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③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疲劳安口服液大、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④模型组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疲劳安口服液大、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行为出现明显的改变,脾脏指数下降,下丘脑5-HT含量降低,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说明模型大鼠处于疲劳状态,各种复合应激因素引起相关神经递质紊乱是慢性疲劳的主要发病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疲劳安口服液可调节并恢复相关神经递质的改变,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下丘脑5-HT水平,降低下丘脑β-EP含量,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来实现的。疲劳安口服液以补脾肾、调气机、清湿、除烦倦立法,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反证了慢性疲劳“脾虚肾亏肝实”病机理论的科学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