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种石磺科贝类化学成分研究及胆甾醇和牛磺酸含量测定
【6h】

四种石磺科贝类化学成分研究及胆甾醇和牛磺酸含量测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1石磺科贝类系统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

2石磺天然产物研究概况

3.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法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四种石磺科贝类的化学成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构鉴定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高效液相法测定四种石磺的胆甾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四种石磺的牛磺酸含量测定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小结

缩略语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石磺科(Onchidiidae)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缩眼目(Systellommatophora),石磺总科(Onchidioidea);该科贝类身体柔软无贝壳,其出肉率很高,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沿岸的河口海域,大多栖息于浅海、潮间带或高潮带的岩礁、红树林、芦苇丛、大米草滩等沿岸湿地及潮上带,且适应性强、资源量比较丰富、食用历史悠久。至今,已从石磺科贝类中分离得到了萜类、聚丙酸酯、环肽类、蛋白质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疟、抗炎、抗血栓、中等抗癌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以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显示其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寻找石磺科贝类的活性成分和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天然产物,科学利用我国石磺资源,本论文进行了如下研究。
  以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结合文献对照,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从中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胆甾醇(2)、鲨肝醇(3)、硬脂酸乙酯(4)、硬脂酸(5)、鲛肝醇(6)、Baconipyrone D(7)、尿嘧啶(8)、胸腺嘧啶(9)、3-吲哚甲酸(10)、α-棕榈精(11)、尿嘧啶核苷(12)、胸腺嘧啶核苷(13)、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获得,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磺科贝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仅从里氏拟石磺中分离得到;此化合物为聚丙酸酯类,有苦味,或许是沿海居民很少食用里氏拟石磺的重要原因。此外,在瘤背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中分离得到了β-谷甾醇,可能与这两种石磺的生活环境和食性有关。
  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四种石磺可食部分中的胆甾醇含量。采用 COSMOSIL5C18-MS-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04nm,柱温35℃,进样量20μL;检测得到胆甾醇含量在0.102~0.5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34;其中瘤背石磺胆甾醇平均质量浓度最高,达5870.00 mg/kg;平疣桑椹石磺的胆甾醇平均质量浓度为3480.00 mg/kg;紫色疣石磺的胆甾醇平均质量浓度为388.00 mg/kg;里氏拟石磺的胆甾醇平均质量浓度为316.00 mg/kg。统计分析显示,四种石磺可食部分的胆甾醇含量差异显著。
  最后,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四种石磺中的牛磺酸含量。结果表明紫色疣石磺的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为7168.96 mg/kg;瘤背石磺的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为6740.42 mg/kg;里氏拟石磺的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为5542.42 mg/kg;平疣桑椹石磺的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为5263.33 mg/kg。紫色疣石磺和瘤背石磺的牛磺酸含量均较高,两者无明显差异;但远远高于里氏拟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的牛磺酸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