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冰鲜鱼、纤维素对鲟亲鱼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6h】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冰鲜鱼、纤维素对鲟亲鱼血清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亲鱼营养的研究进展

1.1.1 不同营养素对亲鱼繁殖的影响

1.1.2 饲料组成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1.1.3 投喂水平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1.2国内外对鲟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1.2.1 鲟鱼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1.2.2 鲟鱼对脂肪的营养需求

1.2.3 鲟鱼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需求

1.2.4 鲟鱼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

第二章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冰鲜鱼、纤维素对鲟亲鱼血清生化指标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鱼

2.1.2 试验鱼设施管理

2.1.3 实验饲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2.3 指标测定

2.2.4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饲料成分分析

2.3.2 施氏鲟实验结果

2.3.3 杂交鲟实验结果

2.3.4 西伯利亚鲟实验结果

2.4 讨论

2.4.1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2.4.2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3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血清脂肪代谢指标的影响

2.4.4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三章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冰鲜鱼、纤维素对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试验鱼

3.1.2 试验鱼设施管理

3.1.3 实验饲料同实验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样品采集和测定

3.2.3 卵巢发育分期

3.2.4 繁殖指标测定

3.2.5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繁殖结果分析

3.3.2 卵成分分析

3.4 讨论

3.4.1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繁殖效果的影响

3.4.2 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鲟鱼成熟卵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

第四章小体鲟雌性亲鱼性腺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制备

4.2.2 卵巢发育分期和肠道前中后肠界定

4.2.3 酶液的制备

4.2.4 酶活性测定

4.2.5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蛋白酶的活性变化

4.3.2 淀粉酶的活性变化

4.3.3 脂肪酶的活性变化

4.4 讨论

4.4.1 小体鲟亲鱼消化酶分布特点

4.4.2 小体鲟亲鱼性腺发育阶段对消化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的一群古老生物,有“活化石”之称,也是淡水中最大的鱼类,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些年来,随着鲟鱼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鲟亲鱼出现繁殖性能下降、苗种成活率低和整体繁殖效率不高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施氏鲟、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亲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冰鲜鱼和纤维素对鲟亲鱼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提高鲟亲鱼繁殖效率。实验组饲料采用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鲜杂鱼和不同比例的纤维素(0,20%冰鲜鱼,20%冰鲜鱼和3%纤维素,及40%冰鲜鱼,分别简称SL1、SL2、SL3和SL4)。投喂鲟亲鱼6个月。试验在水泥流水池塘中进行,养殖期间水温16-24℃,PH值7.7-7.84,溶解氧含量6mg/L左右。研究结果如下:
  1、四种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SL1最高,SL4最低。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SL2、SL3和SL4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苏氨酸含量高于SL1。SL1、SL2和SL3的n-3HUFA分别为2.08%、2.36%、2.39%。SL2和SL3接近2.5%,为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
  2、饲料中添加冰鲜鱼对鲟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添加冰鲜鱼实验组血清E2浓度相比投喂饲料前升高,但是SL1E2浓度降低,与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亲鱼的血清T在投喂6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3、饲料中不同冰鲜鱼对施氏鲟鱼血清抗氧化性能指标的影响:施氏鲟、杂交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L2和SL4含量相比SL1对照组和SL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西伯利亚鲟实验组相比 SL0的抗氧化能力都有所增加。施氏鲟丙二醛的含量在SL4、SL3和SL0表达量相对高;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各个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施氏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为 SL2含量最高,SL3次之,相比其他实验组差异显著反映出SL2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各个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两种鲟亲鱼的抗氧化能力没有很大的变化。施氏鲟、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的实验组的过氧化氢酶含量都比SL0的亲鱼过氧化氢酶含量高,说明对亲鱼加强营养培育使得亲鱼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
  4、本实验中,添加冰鲜鱼的施氏鲟实验组相比SL1和SL0组脂肪代谢指标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含量均在SL2中含量最高,与SL3差异不显著。施氏鲟和杂交鲟血清中甘油三酯在SL4中表达量最高。杂交鲟脂肪代谢指标中,SL2的甘油三酯显著高于SL1和SL0(P<0.05),SL2、SL3和SL4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饲料中添加鲜杂鱼对鱼体代谢有一定影响,饲料中脂肪含量高,致使鱼体吸收的脂肪含量高。鲟亲鱼实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普遍低于SL1和SL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SL1和SL0,说明SL0脂肪代谢功能出现问题,经过营养配育后,脂肪代谢功能逐渐转好。
  5、三种鲟亲鱼的实验组中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含量表达为: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血清中这些酶活性低而且含量相对稳定。施氏鲟SL1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与SL2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谷草转氨酶的含量与SL0和SL1出现差异,反映出鱼体肝细胞出现炎症,出现免疫力下降的问题。
  6、施氏鲟繁殖性能结果显示,SL3平均卵径高于其它三组,SL3、SL4平均受精率、孵化率高于SL1和SL2,各组之间产卵量、仔鱼畸形率及仔鱼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7、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亲鱼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随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亲鱼不同性腺发育时期蛋白酶活性,以Ⅱ期雌性亲鱼最高,其次为Ⅲ期、Ⅴ期雌鱼,Ⅳ期雌鱼最低。不同发育时期的淀粉酶的活性以Ⅴ期雌鱼最高,其次为Ⅲ期、Ⅱ、Ⅳ期雌鱼。脂肪酶在不同发育时期活性比较:Ⅴ期雌鱼>Ⅱ雌鱼>Ⅲ期雌鱼>Ⅳ期雌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脂肪酶活性依次为幽门盲囊>中肠>前肠>胃>后肠。研究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在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对食物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求较高,而性腺发育周期中对脂类物质的需求Ⅴ期最高,其次是Ⅱ期、Ⅲ期和Ⅳ期,总体来说小体鲟亲鱼整个性腺发育时期脂肪量需求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添加冰鲜鱼后饲料中脂肪含量升高,鱼体消化吸收脂肪量升高;实验组鱼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并且饲料未对鱼体肝功能有所影响。综合考虑SL3和SL4饲料效果好,俩者差异不显著,从经济角度上来讲,SL4添加鲜杂鱼的含量更多,成本高,所以添加20%冰鲜鱼结合3%纤维素的饲料优于其它各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