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三角16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实证比较研究
【6h】

长三角16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实证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思路、结构与方法

1.5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现状

2.2 现阶段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的特征

2.3 长三角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内涵

3.1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构成

3.2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要素

3.3本文对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理解

3.4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评价

4.1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评价的指标

4.2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评价方法及其数据说明

4.3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评价结果

4.4 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聚类分析

4.5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与水平的相关分析

4.6 同水平城市视角下江苏与浙江两省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比较

4.7关于长三角地方政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化能力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各地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积累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宝贵经验。从实证角度探究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揭示出其中的关键问题与因素,对于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考虑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将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描述为一个政府或社会依托所在区位的比较优势,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设计和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政策手段、市场手段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了政府的统筹管理能力,也体现着区域发展所蕴含的资源支撑。
  本文认为要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设计指标进行评价,其指标必须体现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制度创新这三个核心要素,按照最终将长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评价的指标设定为五个,分别为人均 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经费财政支出、科学事业经费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本文利用这五个指标首先对长三角16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长三角16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现状和优势、劣势,并对16城市进行聚类分析。
  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这几个城市具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从长三角16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分类结果看,上海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上保持领先,注重能力的发展是均衡的、全方面的。杭州、常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镇江、舟山,这几个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在同一个层次内,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对各自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湖州、南通、扬州、嘉兴这4个城市中,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在16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在不同的指标分布中均有短板,这将有可能制约其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从同级城市的加权比较来看,江苏省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明显高于浙江省,究其原因,从江浙两省所涉及的主要城市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得分及其排名来看,得分最高的在江苏省,最低的则在浙江省,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江苏省多于浙江省。
  16城市中除上海、湖州、扬州和泰州外,其余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指标中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非均衡发展,有长板也有短板。各类城市间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差距较大,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居于首位并远高于其他城市,反映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地位,离之较近的地区苏州、无锡、宁波、常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也比较高,而离之较远的泰州、南通、湖州、台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较低,是长三角地区实现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过程中急需提升的地区。
  通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与城乡发展水平等众多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靠前并不一定带来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提高。目前,长三角16城市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的制度化方面普遍呈现出制度化不足问题,这说明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力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层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