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脑通脉胶囊治疗痰热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临床研究
【6h】

清脑通脉胶囊治疗痰热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陕西中医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2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6统计方法

7治疗结果与分析

7.1两组中风病疗效比较

7.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7.4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7.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讨论

1祖国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述

1.1病因病机认识

1.2临床治疗研究

2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概述

2.1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2.2缺血性中风病因和病理生理认识

2.3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3血脂代谢和缺血性中风

4血液流变学和缺血性中风

5缺血性中风痰热血瘀证与血脂代谢、血流变学

6痰热血瘀和缺血性中风

6.1痰、热(火)、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因素

6.2痰热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因病机

7清脑通脉胶囊处方理论

7.1处方立法依据:

7.2处方组成、功效、适应证:

7.3处方分析:

7.4清脑通脉胶囊的现代药理研究

8问题和展望

9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清脑通脉胶囊治疗痰热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58例痰热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伴发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合并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28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清脑通脉胶囊加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4周。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8.57﹪,两者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P<0.01和P<0.05);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和P<0.01),且治疗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30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随访显示其远期疗效好。 结论:清脑通脉胶囊是治疗痰热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方药。其作用机理为降低血液的高度的浓、粘、聚、凝状态,降低血细胞压积、全血粘度,使红细胞流变性增高、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血细胞聚集性,从而进一步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携氧能力,保护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伤;降低TC,LDL,TG和使HDL升高,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进一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