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探讨
【6h】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EM的认识

1.1病因学说

1.2主要症状发生学说

1.3现代医学对EM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EM的认识

2.1古代医家对EM相关症状的认识

2.2现代中医对EM病因病机的认识

2.3祖国医学对EM治疗

2.4临床及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

1瘀、浊、湿、毒的基本概念

1.1瘀血的概念、产生及致病特点

1.2浊邪的概念、产生及致病特点

1.3湿邪的概念、产生及致病特点

1.4毒的概念、产生及致病特点

2瘀、浊、湿、毒的现代研究

2.1瘀血的现代研究

2.2浊邪的现代研究

2.3湿邪的现代研究

2.4毒的现代研究

3病位在络

3.1络的基本概念

3.2络脉的生理功能

3.3络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3.4络脉与EM的关系

4瘀、浊、湿、毒互结与EM的发病机制

4.1瘀血滞络是始因

4.2络脉阻滞是关键

4.3瘀、浊、湿、毒互结为其病机归结

4.4伏毒依时而发是发病特点

5治疗EM的新思路

5.1审因论治--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瘸止痛

5.2祛瘀解毒消瘾汤组成及方义

6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和机理探讨证实EM中医病理特征即“瘀、浊、湿、毒互结”及发病机理“伏毒定时而发”这一新的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先进性。阐发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癥止痛法和方在立法、组方上的创新性。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利用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通过对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的检索和查阅,全面搜集掌握有关资料,对于EM所表现的“痛经”、“症瘕”和“不孕”的病因病机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并对“瘀”、“浊”、“湿”、“毒”的产生机理、致病特点及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拓展,阐释该病“伏毒时发”的发病特点。 结果: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EM的病位在络,由于瘀血阻络,形成了致病微环境即浊邪的产生;浊邪不解继而酿成湿邪并加重瘀血,浊、湿、瘀互结化热成毒,致使痛经、癥瘕、不孕等临床症状的发生;随月经周期又有“伏毒时发”的病理特点;在对病因病机新的认识指导下确立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癥止痛大法,创立祛瘀解毒消癥汤,凸显解毒化浊,全方位、多层次化解和蠲除邪毒。 结论:“瘀、浊、湿、毒互结”、“伏毒时发”理论的提出及“祛瘀通络、解毒化浊、消癥止痛”大法的确立为研究EM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及治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化了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并补充了对该病的理论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