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德国小蠊对氯菊酯击倒抗性与基因频率关系的研究
【6h】

德国小蠊对氯菊酯击倒抗性与基因频率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德国小蠊击倒抗性机制及其水平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常见的室内害虫之一,能够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传播疾病;另一方面德国小蠊的分泌物或死亡虫体能够导致机体过敏;同时其为杂食性昆虫,而且扩散较快,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物防制德国小蠊,随着化学药物的不断运用,使用药物品种单一,用药频繁,德国小蠊生活世代又较短,其抗药性问题日渐突出,受到广泛关注.拟除虫菊酯是一种仿生类农药,因其具有快速击例,杀虫效能高,在环境中低残留及对人畜等非靶生物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的防制.目前的研究表明尽管使用拟除虫菊酯防制昆虫见效快,但其对昆虫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快.国内相关报导表明德国小蠊对其产生的抗性也已达几十倍.因此如何防制已产生的德国小蠊,如何早期监测抗性的产生已刻不容缓.对其抗性机理的研究发现,除了代谢抗性外,击例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也是一个主要的抗性柚是.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kdr表型与昆虫钠通道蛋白ⅡS6—ⅡS6区亮氨酸被苯丙氨酸的替代有关.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导.因此对kdr开展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国该抗性的特征,并且可为早期监测抗性产生及研究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合理使用现有杀虫剂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该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1.对在北京部分地区现场采集的德国小蠊不同品系用果酱瓶药膜法进行抗性测定.2.使用抗性较高的LFB株个体进行钠离子通道ⅡS4—ⅡS6区击例抗性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了钠离子通道ⅡS4—ⅡS6区部分序列片段.3.建立了用于德国小蠊击例抗性点突变检测的等位基因特异PCR法(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PASA).

著录项

  • 作者

    张晓龙;

  • 作者单位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授予单位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学科 病原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彤言;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医学昆虫学;
  •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击倒抗性(kdr); 突变; 等位基因PCR(PASA);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