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蛰虫对药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6h】

大黄、蛰虫对药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

3结果

3.1动物一般行为学改变及体重变化趋势

3.2雌、孕激素负荷造模后,大鼠子宫大体观改变

3.3各组大鼠各项子宫指标的比较

3.4各组大鼠血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3.5各组大鼠血清孕酮含量的比较

3.6各组大鼠子宫肌病理组织学特征

3.7各组大鼠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表达

4.讨论

4.1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

4.2关于子宫肌瘤模型的建立

4.3关于对照药物的选择

4.4关于子宫肌瘤“血瘀”模型的建立

4.5关于实验指标的选择

4.6关于对药的选取

4.7关于实验药物的选取

5结论

文献综述

1癥瘕的古代文献研究

1.1癥瘕病因病机的文献研究

1.2癥瘕治疗的文献研究

2子宫肌瘤的现代研究

2.1子宫肌瘤病因与病理机制的现代研究

2.2子宫肌瘤治疗的现代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所获技能证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对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s,UL)模型孕激素(P)及其受体(PR)的影响,揭示大黄、蛰虫消散肌瘤的最佳配伍比例、量效关系及其作用原理,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提取有效成分,为获得单体奠定基础。
   方法:将72只150~170克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蛰虫小剂量组(C组)、大黄蛰虫中剂量组(D组)、大黄蛰虫大剂量组(E组)、大黄蛰虫丸组(F组)、桂枝茯苓胶囊组(G组),B组12只,余各组10只。A组每周一、三、五日肌肉注射高压灭菌花生油0.2ml/d,共20周,第11周起予蒸馏水灌胃2ml,每周6次,连续10周;其余组每周一、三、五日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mg/d,共20周,第14周起每周肌肉注射黄体酮一次0.5mg/d,共7周。第10周末随机处死B组2只大鼠,进行预实验。第11周起B组予蒸馏水灌胃2ml,C、D、E组予大黄、蛰虫悬液2ml灌胃,小、中、大剂量组分别含生药约0.3g/ml、0.62g/ml、1.25hg/ml,F组予大黄蛰虫丸悬液2ml灌胃,含生药约0.08g/ml;G组予桂枝茯苓胶囊悬液2ml灌胃,含生药约0.04g/ml,每周6次,连续10周。第2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孕酮(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
   结果:
   1.雌、孕激素负荷大鼠体重进行性减轻,大黄蛰虫对大鼠体重下降无明显抑制作用。
   2.模型大鼠子宫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后,子宫重量除C组外均减轻(P<0.05);子宫系数除C、E组外均减小(P<0.05);左宫角长度除C、D、E组外均缩小(P<0.01);右宫角长度、宫颈长度、宫颈上宽各组均可缩小(P<0.01),以C组差异性最小(P<0.05);宫角最大直径各组亦均可缩小(P<0.01),以C、E组差异性最小(P<0.05);宫颈下宽各组均缩小(P<0.01)。
   3.造模后大鼠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1),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后,全血粘度值除C组外均显著降低(户<0.01),其中E组全血粘度值(1mPas)降低最小(P<0.05);血浆粘度值除C、E组外均可降低(户<0.05);红细胞压积除C组外均可降低(P<0.01),其中E组降低最小(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可降低(户<0.01),C组降低最小(P<0.05)。
   4.模型大鼠血清P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D组降低大鼠血清中孕酮(P<0.05)。F组、G组对大鼠血清P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户<0.01)。D组与F组、G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组在抑制大鼠血清孕酮水平与F组、G组疗效相当。
   5.子宫平滑肌层病理组织学改变为出现多发性、局灶性的病变,肌层增厚,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增大,有双核并偶见核分裂相出现,且伴有结缔组织增多,表明局部平滑肌增殖活跃,和临床子宫肌瘤病理组织学很相似。
   6.A组大鼠子宫平滑肌部位PR阳性细胞呈少量、散在分布;B组大鼠子宫平滑肌PR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增强,其阳性信号表达呈强阳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C、D、E、F、G组大鼠子宫的PR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1)。C、D、E组与F、G组相比,C组与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G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D、E组与F、G组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E组在抑制PR阳性细胞表达与F、G组疗效相当。
   结论:
   1.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成功建立了大鼠子宫肌瘤模型。
   2.大黄、蛰虫对药可明显减轻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双侧宫角长度、宫角最大直径、宫颈长度、宫颈上、下宽。
   3.通过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确定该模型符合“血瘀”型。
   4.子宫平滑肌层与人子宫肌瘤病理组织学结构类似。
   5.P及PR在子宫肌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大黄、蛰虫调节P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PR表达,这可能是大黄、蛰虫抑制子宫肌瘤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