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长中的“作者”:论贾樟柯的影像创作
【6h】

成长中的“作者”:论贾樟柯的影像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选题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词义界定

(四)、研究目标

一、贾樟柯的电影观念

(一)世界“作者电影”潮流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双重影响

(二)少年经历与学院生涯

(三)贾樟柯电影观念的“作者”特性

二、贾樟柯作品的影像语言风格

(一)、时间

叙事:材料与材料的组织

感受:时间的存在感与流逝感

(二)、空间

“街道”空间

画外空间

声音

(三)、空间体现时间

(四)、纪实风格

三、贾樟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一)、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及其在贾樟柯作品文本中的具体呈现

(二)、贾樟柯的“人文”情结

成本

电视

悖论

(三)、主题与结构模式

(四)、作为“作者”的贾樟柯

四、成长中的贾樟柯影像创作

(一)、贾樟柯自身的多重电影美学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体制的外在影响

(二)、贾樟柯的制片策略

参与小规模的放映活动

向主流妥协

建立独立电影工业体系的构想

(三)、贾樟柯影像作品的意义以及贾樟柯未来的创作走向(兼结语)

贾樟柯影像作品的意义

贾樟柯影像作品的缺陷

贾樟柯影像创作的未来走向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贾樟柯作品

论文说明

展开▼

摘要

从1997年到2001年,贾樟柯以《小武》、《站台》、《任逍遥》、《公共场所》四部作品为代表,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贾樟柯来说,这是一个基于成长记忆的阶段性表述.针对目前国内有关贾樟柯的评述散评众多专论缺乏、感想偏多理论偏少的现状,本文试图以法国《电影手册》派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