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6h】

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及内容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成立的背景

二、CAFTA成立的意义

三、CAFTA合作的框架结构

第二部分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分析

(一)、关税同盟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二)、自由贸易区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三)、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比较

(四)、规模经济效应

(五)、贸易条件效应

(六)、生产效率效应

(七)、降低贸易壁垒效应

(八)、消除价格歧视效应

(九)、出口扩张效应

二、动态经济效应

(一)、加强经济竞争,改善市场结构,促进贸易增长

(二)、获得动态规模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扩大成员国、非成员国的投资

(四)、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五)、推进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加速技术创新

(六)、有利于成员国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及经济增长

第三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一、CAFTA的静态效应分析

(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二)、降低贸易壁垒效应

(三)、出口扩张效应

(四)、间接贸易偏转效应

(五)、规模经济效应

(六)、其他经济效应

二、CAFTA的动态效应分析

(一)、促进贸易增长效应

(二)、技术合作效应

(三)扩大投资效应

(四)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及增长效应

第四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障碍因素及前景展望

一、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二、CAFTA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Ⅰ: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将全面展开。这将是发展中国家间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将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分析了该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意义,提出了双方合作的框架结构,对双方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分析的理论阐述。该部分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着手。静态分析以著名经济学家维纳(JacobVinerian)的“关税同盟论”为基础,提出了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并且将二者对成员国产生的效应的异同点作了比较。静态方面除了“贸易创造”(TradeCreation)与“贸易转移”(TradeDiversion),还有规模经济效应、贸易条件效应、生产效率提高效应、降低贸易壁垒效应、消除价格歧视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动态效应从加强竞争、产生动态规模经济、增加投资、推进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提高成员国整体贸易地位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是把第二部分的几个重要理论应用于CAFTA进行了一些实证的分析。在静态分析中,首先提出了自由贸易区中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决定因素,并且用这些因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了衡量;接着对该自由贸易区的消除贸易壁垒、出口扩张、间接贸易偏转、规模经济、贸易条件及生产效率提高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及简单的预测。动态分析中,就促进贸易增长效应、技术合作效应、扩大投资效应、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及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 该部分在紧紧围绕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的较为详实的论证过程中引入了一些经济学模型、工具及使用了一定量的数据,衡量了该自由贸易区内的一些指标并作了一些大致的预测。 本文最后部分提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