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降黄合剂Ⅱ号治疗脾虚瘀毒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6h】

降黄合剂Ⅱ号治疗脾虚瘀毒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回顾

1.中医药对黄疸的研究概况

1.1湿热、瘀、毒为主要病理因素

1.2黄疸的病位在脾胃

1.3治黄之法

1.4利湿清热,健脾退黄为治疗黄疸之关键

1.5黄疸治疗须伍以凉血活血解毒之法,且贯穿疾病始终

1.6中药研究

2.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研究

2.1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发病机制

2.2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诊断

2.3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治疗

3.中西医结合对于肝病黄疸方面的研究

4.前景展望

第二部分制方理论研究

1.制方依据

2.处方组成、功效及适应症

2.1组成

2.1功效

2.1适应症

3.组方分析

第三部分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终止标准与剔除标准

6.病例资料来源

7.治疗方法

8.疗程

9.疗程判定标准

10.统计学处理

11.治疗结果

12.讨论

13.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治疗脾虚瘀毒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瘀毒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降黄合剂Ⅱ号口服,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等指标。
   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90.6%,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口干苦、腹胀、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ALT、AS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TBIL、TBA方面,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TBA未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而TBIL差异性显著(P<0.05),4周时在降低TBIL、TBA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脾虚瘀毒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患者,降黄合剂Ⅱ号可明显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著录项

  • 作者

    席奇;

  •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
  • 学科 中医内科学(肝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常占杰;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症积、臌胀 ;
  •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降黄合剂Ⅱ号;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