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固定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与中国的实证检验
【6h】

固定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与中国的实证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冲突

第三章我国资本管制政策有效性分析

第四章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第五章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我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2002年末,我国陷入通货紧缩的情况,资本外逃严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加大,以我国中央银行取消商业银行贷款限制管理制度为标志,我国的货币政策进入了以抑制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的扩张性阶段。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缓慢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渐加大,资本大量内流,通货膨胀的势头开始显现,随着中央银行开始控制房贷,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进入了以防止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紧缩阶段。然而,这些货币政策的效果均不明显。 本论文以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冲突为切入点,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目标特征概括为:在资本不完全流动下,以人民币币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和钉住美元为主的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改为参考~揽子货币)。 论文分别从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冲突、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 笔者首先从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存在的内在冲突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国内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的内在冲突,通过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可能是出在货币政策在调节内外经济均衡时出现的矛盾,也就是所谓的“米德冲突”。 为了解析我国“米德冲突”的成因,笔者分析了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问题。因为我国资本流动的状况是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在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度不可共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特征,认为我国现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本管制,存在着资本外流和资本内流两种状况,通过对影响我国资本流动的物价、利率和汇率因素的分析,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预期对我国资本流动有较强的影响,这种资本流动使得我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趋于无效,使得我国无法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不仅如此,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论文主要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与可控性以及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入手,认为在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和我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性不高,同时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角度来看,我国中央银行并非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当前开放的环境中,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并非稳定,这就动摇了我国选择货币总量目标制的前提。由此而导致我国货币总量目标制在调节经济中效果不明显。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接着讨论了我国固定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从外部均衡中解释了固定汇率制度的选择,使得我国现阶段不得不处于货币供应量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矛盾之中,这既反映了货币供给的不可控性,也解释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 综上所述,当前固定汇率制度与货币总量目标制并存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导致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弱有效性或低效的重要原因,改变现阶段的固定汇率制、非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的决定机制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专注于我国的物价稳定,而将其他政策目标交由其他政策工具实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