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报纸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6h】

我国报纸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一、绪论

二、对我国报纸会议报道传播效果的实地调查

三、关于报纸会议报道的文本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发现

1.各报报道数量及日期分布

2.报道形式特征

3.内容分类

4.事件框架

5.语义分析

6.专题策划

四、结论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会议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报纸——我国主要的传统媒体之一,在其中所肩负的责任自然尤为重大。有效的做好会议报道是党和政府对报纸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更是报纸参与媒体竞争的必然要求。对此问题,国内学界和业界人士都进行了不少探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业务层面,经验性总结的文本较多,而带有学理性的思考则少之又少。进行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则更是凤毛麟角。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对我国报纸的会议报道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悉。 本文首先结合议程设置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上海和南京两地对报纸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进行了读者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以新闻框架理论为依据,抽取《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京日报》,2005年3月2日至3月20日期间,对2005年“两会”的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数量、版面形式特征、内容分类、事件框架、语义分析、专题策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内容分析。从而深入探究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问题所在。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报纸的会议报道中存在明显的来自政府的议程设置,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报道存在着缺乏深度;官方声音强大,群众失语;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偏离;报道方式和语言不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多褒少贬等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接下来从信源、媒介、受众三方面因素入手,对问题根源进行了探悉。指出,来自信源的压力,传者和媒介反应的失实,受众日渐强化的自我选择性是造成报纸会议报道传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后,文章进一步从政府和媒介两个角度对改革会议报道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报纸的会议报道能够得到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