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人妇女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实现——论托妮·莫里森女性主题的发展
【6h】

黑人妇女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实现——论托妮·莫里森女性主题的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1 Aphasic Stage - the Afro-American Women's Predicament in The Bluest Eye

Chapter 2 Rebellious Stage - Sula, Forerunner of the Female Emancipation for the Afro-American Women

Chapter 3 Cooperating Stage - Sisterhood and Cooperation with Men in Building the Community in Jazz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托妮·莫里森是享誉当代文坛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于199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八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获该奖的黑人妇女。托妮·莫里森对非裔女性怀有深厚的感情,她一直十分关注美国黑人妇女的命运。利用“手中之鸟”(援引托妮·莫里森的诺贝尔演讲辞),她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旨在帮助黑人妇女挣脱困境、引导她们在社会中找到正确位置的语言系统。 论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三部小说一《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和《爵士乐》(1992),集中探讨作家笔下的女性成长历程,分析其女性主题的发展。虽然这三部小说选取的地点各不相同,但都设置在20世纪上半叶。值得一提的是,前两部作品相隔三年问世,而后两部则相隔十九年之久,可见作者在笔耕不辍的同时,不断深化对美国黑人妇女的认识。由于长期的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美国黑人妇女缺乏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着力描绘了她们的种种困境。白人标榜的审美标准剥夺了她们的自尊,造成她们心理上的错位。非裔妇女要走向解放之路,就必须打破传统形象的束缚。《秀拉》作为一部反映非裔女性寻求自我的艰辛历程的优秀作品,将一位彻底背叛传统、被社区抛弃的勇敢女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女性个体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她们势单力薄,根本无力与落后的社区分庭抗礼。在莫里森的创作过程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她认识到黑人女性应该借助姐妹情谊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爵士乐》则是莫里森力图提升黑人女性的社会价值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作品中她为黑人女性指明了融入社区的努力方向。 鉴于前面的分析结果,本论文得出结论: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的理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莫里森意识到黑人妇女处于茫然无助的“失语”状态,所以她提出,要摆脱传统观念对个性的压制,她们就必须发起彻底的反叛。然而,无视社区传统的女性因遭受集体抵制而香消玉殒。自我意识的缺乏和极度的反叛都将黑人女性导向悲剧。作家逐渐认识到,黑人女性应该借助姐妹情谊进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价值,即以宽容的姿态互相交流,并积极与男性同胞合作,携手缔造和谐社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